刘军胜(刘军胜:“文化+科技”产业的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2024-03-09 09:30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次
新京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刘军胜。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孙文轩 白金蕾)8月4日,2022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主题论坛“数字技术展大美中国”在京顺利举行。新京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刘军胜出席并致辞。
“当今,‘文化+科技’融合日益广泛和深入,我国‘文化+科技’产业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新京报社将以更大力度、更多资源投入到‘文化+科技’融合的产业中来。”刘军胜说。
本次论坛上,刘军胜宣布了两项战略合作——新京报社联合腾讯新文创研究院成立“创意传播中心”,联合黑弓团队成立“数字文化创意中心”。双中心成立将帮助新京报更好地关注和报道数字科技艺术领域的发展,传递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此前在湖南长沙考察调研时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刘军胜说,当今,“文化+科技”融合日益广泛和深入。文化资源的生产、创造、传播和保存都与科技息息相关,同时,在文化这个极为宽广、丰厚的领域,科技的力量也是大有可为。
在刘军胜看来,我国“文化+科技”产业的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推进中华传统文化与科技发展相融合,才能不断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新京报社此前长期关注文物保护、非遗传承和文化传播,最近也在重点关注北京本地文化报道,相继推出了《北京雨燕·与城共生》《京味文化·“京味儿”》《夜北京·有腔调》等专题,以及《大戏看北京》《人生如戏·艺为人生》等文化报道。”刘军胜说。
刘军胜表示,未来新京报社将以更大力度、更多资源投入到“文化+科技”融合的产业中来,见证并贡献新的发展动能。“接下来,新京报将继续发挥媒体优势为文化产业助力。与此同时,新京报也将插上数字的翅膀,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去拥抱数字化时代。”
出席本次主题论坛的嘉宾还有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刘玉珠,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马力,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党委书记冯乃恩,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谭平,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俞天秀,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副主任于壮,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主任舒展,黑弓Blackbow创始人、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效总监王志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交互媒体艺术设计研究所所长张烈等嘉宾。
2022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数字技术展大美中国”主题论坛由北京市文物局担任指导单位,由新京报社和贝壳财经主办,腾讯公司联合主办。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新京报一直关注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本次论坛聚焦“数字技术展大美中国”的主题,为建设美丽中国总结智慧和经验。
附刘军胜致辞全文
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2022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上周北京召开了首届文化论坛。蔡奇在会上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传承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这张金名片,展示千年古都的历史文化风貌和独特城市魅力。发挥“双奥之城”优势,讲好中国故事、北京故事,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今天我们在此就“数字技术展大美中国”主题展开讨论,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明确指出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和谐而明朗的北京中轴线,支撑着古都的脊梁;堂皇而悠远的恭王府花园,连接着近现代的变迁;美轮美奂的冬奥二十四节气,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活化穿越千年的三星堆,修复历经岁月的藏经洞,激扬充满豪情的楚文化,数字技术让人们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欣赏到祖国的瑰丽文化……今天,上面场景中的博物馆馆长和行业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文博艺术在数字科技的加持下,如何焕发出全新的勃勃生机,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说,对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探究是一个既复杂又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把考古探索和文献研究同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综合把握物质、精神和社会关系形态等因素,逐步还原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考察调研时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
实际上,相关部门近几年也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助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2019年,科技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明确,打通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中更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推动博物馆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
当今,“文化+科技”融合日益广泛和深入。文化资源的生产、创造、传播和保存都与科技息息相关,同时,在文化这个极为宽广、丰厚的领域,科技的力量也是大有可为,通过不断在具体场景中落地和探索,科技力量才能更快速和高质量地迭代。
此外,“文化+科技”产业已经成为新时代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方面。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推进中华传统文化与科技发展相融合,才能不断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守护与传承中实现合理开发利用,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我国“文化+科技”产业的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新京报社此前长期关注文物保护、非遗传承和文化传播,未来将以更大力度、更多资源投入到“文化+科技”融合的产业中来,鉴证并贡献新的发展动能。
新京报一直以来关注文化产业和文化科技的发展,在去年的峰会上,我们就“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进行了主题探讨。今年5月的国际博物馆日前后,新京报记者每天走进至少一家博物馆进行视频直播,累计走进了全国各地的17家博物馆,全平台播放量约700万。6月初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新京报的文化遗产云讲堂进行了11小时超长直播,还作为战略支持媒体参与到“非遗传播新力量 ——‘我为家乡非遗代言’”的大学生主题活动中来。此外,新京报社已经连续开展五年的“大国匠心”系列报道,仅去年就派出50余名编辑记者,奔赴全国各地采访了17组匠心人物,微博话题“2021大国匠心”阅读量达到617万。最近新京报也在重点关注北京本地文化报道,推出了《北京雨燕·与城共生》《京味文化·“京味儿”》《夜北京·有腔调》等专题,以及《大戏看北京》《人生如戏·艺为人生》等文化报道。
接下来,新京报将继续发挥媒体优势为文化产业助力。与此同时,新京报也将插上数字的翅膀,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去拥抱数字化时代。在本次论坛上,新京报社将联合腾讯新文创研究院成立“创意传播中心”,联合黑弓团队成立“数字文化创意中心”,双中心的成立将帮助新京报更好地关注和报道数字科技艺术领域的发展,传递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声音。
未来期待与更多的伙伴携手共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再次感谢各位嘉宾的到来和支持,谢谢大家!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孙文轩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薛京宁
- 2024-05-27[科技知识]锂电池和铅酸电池(铅酸电池和锂电池电动车,到底有啥区别,选哪个更划算?)
- 2024-05-26[科技知识]产业生态(新能源汽车完善产业生态链“出海” 凭借技术优势加快“走出去”)
- 2024-05-26[科技知识]单车事故(安全事故频发,监管全面收紧,电动自行车加速驶入正轨)
- 2024-05-26[科技知识]新能源汽车概念股(新能源汽车迎重磅利好这4只概念股站上风口,后市要涨飞?名单)
- 2024-05-26[科技知识]广汽suv(一部接近完美的国产纯电动SUV,试驾广汽新能源Aion V)
- 2024-05-26[科技知识]信达国际(信达国际融资与深圳前海嘉德能源携手启航,共谱香港上市新篇章)
- 2024-05-26[科技知识]忙得不亦乐乎(港媒:广交会,中国新能源出口商忙得不亦乐乎)
- 2024-05-26[科技知识]新集能源股票(煤炭行业板块下挫,新集能源(601918CN)跌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