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人口(长寿之乡、诗意小城—江苏如皋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2024-05-26 19:27 来源:爱美欣 7

欧易app下载

OKEX欧易app下载

欧易交易所app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虚拟货币交易所。

APP下载   官网注册

1.如皋市简介

如皋市,江苏省辖县级市,由南通市代管。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南与张家港市隔江相望,北与海安市、东与如东县连接、东南与南通市通州区毗邻,西与泰兴市、西南与靖江市接壤,全市总面积1573.96平方公里(含长江水域面积24.75平方公里)。截至2022底,如皋市下辖3个街道、11个镇。截至2022年末,如皋市常住人口122.23万人。2022年,如皋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9.31亿元

上古时,如皋属扬州之域;商周时称海阳。春秋属吴,吴亡归越,战国时属楚,秦时归九江郡,汉属海陵县。东晋义熙七年(411)前置如皋县,隋时并入扬州宁海县。唐大和五年(831)置如皋场。南唐保大十年(952)升为如皋县,隶属泰州。明清仍隶属泰州,清雍正二年(1724)划归通州直隶州。1940年10月,新四军东进至如皋东乡接管国民党如皋县政府。1941年3月,在如皋西乡成立如西县政府。至此,原如皋县以通扬运河为界划分为如西、如皋两个县。1945年9月21日,如西县复名如皋县,如皋东乡的如皋县更名为如东县。1949年1月28日,如皋全境解放;5月12日,苏皖边区第一行政专员公署改称苏北泰州行政区专员公署,如皋属其管辖。1950年1月,如皋县划归苏北南通行政区专员公署。1983年,如皋县由南通市管辖。1991年2月6日,如皋撤县建市(县级市)。

如皋市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如皋人古来多长寿,百岁老人频出,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评为世界六大长寿乡之一。如皋市境内有水绘园、内外城河风光带、定慧禅寺等景点。2020年12月,社科院发布《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如皋排名第31。

如皋市地图

2.目标战略

2.1战略定位

长江经济带中下游绿色发展和创新创业的节点城市;上海都市圈北翼宜居宜业宜游的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现代文明和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的长寿养生福地。

2.2发展愿景

产业创新强磁场;多式联运组合港;生态宜居康养地;开放融合桥头堡;历史文化旅游城。

2.3发展目标

至2035年,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代产业科创体系基本建成,全面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和长三角一体化新布局,建成长三角区域和长江经济带的开放经济和枢纽经济高地。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如皋基本建成,对青年和人才吸引力显著增强。

2.4发展策略

全面落实长江保护要求,促进生态绿色发展;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优化城乡空间格局;推进资源要素高效配置,统筹各类空间布局;贯彻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加强宜居城市建设;构建保护传承利用体系,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3.保护生态,划定三条控制线。

3.1严守底线,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

在可长期稳定利用耕地基础上,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新格局。全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657.46平方公里。

永久基本农田

按照生态功能重要性,科学划定长江如皋段刀鲚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长江长青沙饮用水水源、长青沙水库应急水源地饮用水水源3处生态保护红线, 划定面积9.90平方公里。

生态保护红线

引导城镇开发建设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安全优先,兼顾近期和长远发展,统筹划定如皋市域城镇开发边界186.89平方公里。

城镇开发边界

3.2生态格局

两带:长江生态涵养带、焦港河生态带;两核:市郊花木生态核心、长江湿地生态核心;多廊:重要生态廊道。

生态格局

4.城镇产业发展

4.1城镇格局

构建“双核双区,一廊两带”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形成由“中心城区—副中心—重点镇—一般镇”组成的城镇体系。

双核双区:主核心为中心城区、副核心为长江镇;北部创新发展引领区、南部跨江融合前沿区。

一廊两带:中部科创走廊;城镇综合发展带、沿江生态城镇带。

城镇发展格局

4.2产业空间

打造“3+5”重点园区,形成南北两大优势产业聚集区。

(1)3大主功能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和如皋港区。保障主功能区产业发展空间,推动优势产业向主功能区集聚,重点打造智能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高端新材料等三个五百亿级主导产业和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命健康两大超百亿级新兴产业。

(2)5大共建工业集中区:丁堰、东陈、九华、下原、磨头工业集中区。合理引导五大共建工业集中区产业发展空间,抓住共建园区机遇,着重引入与三大主导产业和两大新兴产业配套的优质企业,共同构建具有区域竞争优势和行业影响力的产业链。

(3)5大优化工业集中区:白蒲、吴窑、石庄、搬经、江安工业集中区。提高优化发展园区与三大主功能区的产业联系紧密度,积极引入优质企业,逐步腾退低效企业,提高存量工业用地使用效率。

4.3创新空间

以极核聚集推动全域开放式创新网络,培育中部科创走廊。

融入区域创新网络:链接沪宁科创走廊,主动承接上海、南京高端创新产业要素外溢,深度嵌入长三角创新链,提升如皋产业的竞争能力。

积极培育创新载体:打造中部科创走廊,加强创新产业空间载体建设,以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磨头镇、吴窑镇和石庄镇、长江镇为载体,加快产业资源整合与辐射带动。

培育创新极核:近期以雉水科学城与长江镇科创智谷建设为核心,重点推进一北一南两大创新产业发展极、推动创新要素集聚和创新企业生态营造,优先引入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创客社区、众创孵化等创新创业平台,提高如皋区域创新能级。

创新空间

5.提升品质,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布局

5.1南拓东联,融合区域协调发展

带动磨头:推进园区共建。提升共建园区发展层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

联动东陈,强化产城融合。共建沪苏科创产业园,聚焦智能制造和高端新材料。

辐射丁堰,共享枢纽经济。推动丁堰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丁磨公路产业联系带

城区协调发展

5.2功能优化,强化空间布局聚合

中心城区整体形成“一心三轴五片区”的空间结构。

一心:市级综合服务中心。

三轴:海阳路城市发展主轴、中山路传统商业文化轴、惠政路现代公共服务轴。

五片区:核心生活区、城北产城融合区、城西产城融合区、城东产业区、雉水科学城生态创新区。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5.3以人为本,提高民生供给质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规划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科学划定十五分钟生活圈,提出生活圈发展目标、配置标准和布局要求,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

提升品质:构建适应新时代生活方式的十五分钟生活圈。

把握需求:明确高品质发展的十五分钟生活圈配置标准。

精准供给:支撑特色化品质化十五分钟生活圈体系建设。

均衡布局:优化资源高效利用的十五分钟生活圈布局。

结合十五分钟生活圈建设,引导各类服务要素相对集中布局,在服务区域核心位置形成社区中心。将功能关联度较高的服务要素相邻布局,鼓励医养结合、文体结合,为居民提供步行可达、丰富多元的高品质服务。

生活圈布局

5.4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园林城市

塑造“绿楔入城、指状发散、林水相融”的蓝绿生态空间。

市级主要公园:水绘园、龙游河公园、龙游湖公园、顾庄生态园、红十四军公园、龙池港湿地公园、新北园、大寿星园、城西公园、茅雉河公园。

市级主要滨河风光带:如海运河滨河风光带、大明河滨河风光带、龙游河滨河风光带、如泰运河滨河风光带、通扬运河滨河风光带。

蓝绿生态空间

6.加强保护,彰显历史文化特色风貌

6.1构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一核:如皋历史城区为全域历史文化核心。

双廊:通扬运河(古运盐河)、龙游河为历史文化廊道。

多点:整合串联沿线历史城镇、传统村落及各类资源。

6.2历史城区保护与活化利用

彰显历史城区空间格局:彰显“双河环城、外圆内方”的历史空间格局。以水绘园为核心,加强资源整合,持续强化历史水系两侧新建建筑高度和风貌控制,打通滨河慢行步道,加强滨水空间的展示利用。

加强重点地段活化利用:保护如皋历史城区内各类遗存集中分布的古城片区、学宫片区、颐园片区。围绕遗产保护修缮、多元功能活化、人居环境改善,推动重点地段的有机更新和传承发展。

彰显尊师重教的人文精神:定慧禅寺、大成殿、集贤里民居为核心的学宫片区。

打造古城文化展示窗口:水绘园、东大街、武庙历史文化街区为核心的古城片区。

展示多元荟萃的名人文化:颐园、石合泰民居为核心的颐园片区。

历史文物保护点

6.3建设龙游河特色空间走廊

深化落实龙游河科创走廊战略规划部署,整体谋划龙游河沿线特色空间布局。通过集聚资源、空间、产业,依托纵贯如皋南北的龙游河空间廊道,一体化布局沿线城乡特色空间,建设牵引城市转型创新的绿色纽带。

特色彰显,系统提升:依托龙游河沿线生态文化等现状资源,塑造具备生态之美、文化魅力、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空间廊道。生态:构筑水秀林茂的生态景观走廊;文化:打造如式魅力的龙游韵味走廊;功能:建设城乡融合的复合空间走廊。

分段落实,重点塑造:依托龙游河沿线各区段发展现状,以龙游湖-磨头镇为重点,结合经济开发区、吴窑镇、石庄镇、长江镇等各区域,分段塑造特色空间,彰显生态文化魅力。龙游科创示范段;北部智造门户;未来科创社区;文创艺术街坊;龙游湾科创智谷。

龙游河特色空间走廊

7.完善高效的城乡综合交通体系

7.1发展目标

呼应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国家综合运输通道,强化区域复合交通廊道支撑,构建以高铁、高速公路为骨干,普铁、国省干线、干线航道为支撑的对外交通网络,推进港口枢纽与轨道交通枢纽建设,公铁水空多方式统筹发展,融入沿江、沿海大通道,强化与周边区域互联互通,发挥综合交通集成优势,持续改善如皋交通区位条件。

7.2构筑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

高速铁路:北沿江高铁;盐通铁路;泰如城际铁路;靖通城际铁路

普速铁路:宁启铁路、新长铁路、海洋铁路、港区铁路专用线。

轨道交通网络

7.3统筹市域干线公路布局,强化轴线支撑

高速公路:新建如常高速公路、张皋过江通道,预控东如高速公路,强化区域通道联系,构建城区高速大外环。

干线公路:优化市域公路网络结构,提升干线公路等级,规划国省干线及市域快速路形成“四横六纵二联”干线公路网,强化市域及对外交通联系。

干线公路布局

7.4强化江海联运,优化岸线资源利用

• 沿江港口转型升级调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港口岸线25.5公里,服务临港产业与长江中上游货物中转。

• 推进岸线资源高质量开发,提升岸线利用集约、深水、专业化水平,构建多式联运体系。

• 加强市域干线航道建设,推动内河航运发展,完善江海联运体系。

7.5完善中心城区交通体系

构建中心城区快速路网体系:规划形成“一环七射”快速路网体系。快速内环为城市内外交通转换的纽带,也是中心城区内部组团间联系的快速通道;射线主要服务城区对外交通联系以及过境交通。

建立多层次高效公共交通体系:构建“层次分明、功能明确、衔接合理、换乘方便”的公交网络,形成以轻轨+常规公交为主体、辅助公交为补充的多层次高效公共交通体系。

实施分区差别的停车管理策略:优化中心城区停车分区,贯彻分区差别化的停车管理理念,逐步实现片区停车供需平衡。

打造连续畅行的休闲慢行系统:充分利用水绿资源优势,结合滨水空间和绿地系统,打造连续、畅行的高品质休闲慢行系统,建设慢行友好城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