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宋元(思想、文化、科技等))

2024-05-21 14:58 来源:爱美欣 7

欧易app下载

OKEX欧易app下载

欧易交易所app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虚拟货币交易所。

APP下载   官网注册

一、两宋文化高度发展

刻版印刷造纸技术的流行,为各阶层人群文化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中小地主、富裕农民人家为提高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对政府实行的科举制度趋之若鹜。三年一次的进士诸科考试,平均录取三四百人,为求应举被吸引到各类学塾中去的百倍千倍于此数的青少年,对于当时社会人群文化水平提高是一种积极的推动力量。

从北宋到南宋不论在各路“漕试”或朝廷上的省试与殿试,命题范围和答卷文义没有死板规定,不像明清两代八股文,命题必须出于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答卷必遵照朱熹注释。科举制度在两宋继续施行,大致说来是利多于弊,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思想

1.北宋时期宋学的形成及发展

韩、李二人排斥佛、老,从释、道两家汲取大量思想以救传统儒学之弊,为宋朝新儒学奠定思想基础。宋朝是新儒学完全建立并蓬勃发展的时期,“宋学”。

王安石/荆公学派、司马光/温公学派,后以周敦颐、张载、二程为代表。

(1)周敦颐:宇宙本源为太极,太极动静生阴阳,阴阳立天地。思想上具有理学雏形,宣传儒家道统论,使用“理”这个概念。提出“主静”的修养方法,“主静”即“无欲”。

(2)二程:周敦颐学生,因是洛阳人其学被称为“洛学”。

哲学核心是“理”,“理”先于气存在,不仅是自然界也是社会的最高原则,“君道”、“臣道”、“父道”、“子道”都是理的体现。“灭私欲,存天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3)张载:陕西人故称其学为“关学”。

强调气为万物本源,认为气、太虚即宇宙以及万物是同一实体的不同状态。

为理学奠定基础,认为每个人都有“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分别是善恶的来源,只有加以修养,才能变化气质,从而提出“立天理”、“灭人欲”的命题。

(4)特点:各家各派具体论学有差异,侧重抽象思维,探讨宇宙社会生成之源,力图建立一套包括宇宙观、认识论、人生观在内的理论体系。论学多围绕理、气、心、性等哲学范畴展开,通常以“理”概括精神,“气”概括物质,对“性”有不同理解。

2.南宋时期的理学思想

宋学发展至南宋,正式衍生出理学。理学定型关键人物朱熹。承自程颐,于周敦颐、张载、邵雍等人多所吸收,集宋学诸家诸派之大成,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思想体系。因其以“理”为哲学核心,故有理学之名,称程朱理学

(1)朱熹:师承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朱熹将此前颇受重视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著作编定为《四书》,表彰其为“初学入道之门”、“六经之阶梯”,为之作《四书章句集注》。针对儿童编有《小学》,后世影响极大。平时对学生谈话记录下来,辑为《朱子语类》

南宋后期,程朱理学被尊为官方学术,获得了思想界的统治地位。金元之际北传。

元初理学家许衡长期主持国子学教育,编写多种浅近的理学著作用于教学,大大扩展了理学影响,被后人尊奉为程朱道统的继承者。

元朝中期开设科举,考试内容基本以理学著作为主。

(2)陆九渊:心学代表。鹅湖之会:朱陆二人于信州鹅湖寺进行学术论辨。

(3)陈亮、叶适:事功学派(浙东学派):从经史百家、礼乐兵刑、典章制度以至舆地边疆、水利农田等,“通其委曲,以求见诸事功”。最着重的是能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见之实用的学科,不像前面所举述的周、张、程、朱、陆等人,只是谈论关于道德性命理气等类的抽象的问题,反对从事空谈。

三、宗教

1.佛教

宋朝佛教以禅宗为主,起初分为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五派,后临济宗分出杨歧、黄龙二派,故有“五家七宗”之说。

宋真宗《景德传灯录》是最初的禅宗史。宋朝禅宗的传习主要围绕前代禅师具有典型启发意义的“语录”、“机锋”、“公案”展开,经典已不受重视。由早期的内证禅转变为阐扬禅机的文字禅。

元代重视佛教,特别尊崇喇嘛,喇嘛信奉密宗。

元世祖尊喇嘛八思巴为国师,命制蒙古新字。

2.道教

宋代道教的政治地位高于佛教,以真宗、徽宗为甚。

徽宗崇道修成《万寿道藏》(政和道藏),是我国道藏最早的雕刻版本。

南宋理宗赵昀推崇道教,大范围推广《太上感应篇》,加速了儒道之间的融合。

宋代道教分为内丹、符箓,内丹也称金丹。以陈抟、张伯端为代表。

在金朝占领下的北方出现有别于“正一道”的新兴道教支派。

王喆全真教(弟子丘处机《长春真人西游记》);刘德仁大道教;萧抱真太一教。

3.犹太教

两宋时大批犹太人来华经商,以开封最多,仍保持犹太教的基本信仰和教义。

元人称包括景教、天主教在内的基督教徒为也里可温,中央设崇福司管理事务。

犹太教在元朝比较活跃,教徒称为“术忽”(不食牛羊腿筋,故称“挑筋教”)。

四、文化

1.史学

(1)通史与当代史:

《资治通鉴》、《通志》(20略)、《通鉴纪事本末》(袁枢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历史著作)、《资治通鉴注》、《文献通考》为通史。

《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徐梦莘)为当代史。

(2)金石学:

《集古录》、《金石录》、《隶释》和《隶续》、《考古图》、《宣和博古图》。

(3)地方史志:

《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方舆胜览》《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

(4)类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

2.绘画

南唐董源画山水、顾闳中《韩熙载夜晏图》

宋朝画家中,李成、范宽、李唐工于山水,李公麟、刘松年善画人物,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杰作。宋徽宗在绘画上有很深造诣,尤工花鸟。两宋画家绘画不求形似,崇尚意趣、神韵,称为文人画。

元朝绘画进一步向写意风格发展,文人画成为主流。赵孟頫是绘画史上承先启后的集大成者,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并称“四大家”以水墨山水见长。

3.文学

(1)古文运动:北宋欧阳修等人继承唐朝的古文运动,古文完全压倒骈文。

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与韩愈、柳宗元并称“唐宋八大家”。

(2)诗词:词的繁荣是宋朝文学最突出的成就,主要有婉约派、豪放派。

北宋前期婉约派占主导地位,柳永尤以创作慢曲长调见长。苏轼开创豪放词派至南宋辛弃疾充分发展,词作豪迈慷慨、气势磅礴,充满爱国主义热情。

(3)小说和戏曲

城市经济的繁荣刺激了曲艺、戏曲等通俗文学的成长。

城市说书人的底本称为话本,主要以白话写成,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既有篇幅较长的“讲史”,也有短篇的“小说”。

戏曲出现诸宫调、杂剧、南戏等体裁。

元朝诗词散文成就不大,通俗文学取得空前收获。

戏剧形式-杂剧发展得相当完备。

关汉卿《窦娥冤》、《单刀会》、王实甫《西厢记》、马致远《汉宫秋》。

关汉卿被称为“杂剧班头”、“犁园领袖”。白朴是著名剧作家。

元朝代表性文学体裁是新兴韵文—散曲,长短句变化比词更灵活,可使用衬字,较多采用俗语、口语。

五、建筑 李诫《营造法式》

六、科技

1.火药、火器的发展

北宋时在汴京专设制造火药、火器的官营手工作坊。

宋仁宗时,曾公亮编《武经总要》。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火药配方和工艺程序。

南宋与金作战,发明了管形火器。

绍兴二年(1132)陈规发明火枪,射击管状火器的鼻祖。

开庆元年(1259)寿春府军民发明突火枪,世界释最早的原始步枪。

标志着火器制造的划时代进步,使得传统的作战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2.刻版印剧的盛行与活字版的发明

宋仁宗庆历年间,毕昇进一步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3.指南针

北宋时指南针使用普遍,已经掌握人工磁化技术。

沈括《梦溪笔谈》,关于地磁偏角的最早记载。

南宋海外贸易空前发达,造船技术显著提高,罗盘针出现。

4.天文学

北宋苏颂、韩公廉创造的水运仪象台,是世界上第一座结构复杂、自动运转的天文钟。编《新仪象法要》,记载水运仪象台全部结构。

郭守敬《授时历》(元)

5.医学

(1)两宋医药学进一步发展。

翰林医管局,掌管卫生政令、改进医事制度;

太医局、医学,发展医学教育;

国家药局,推广成药;

校正医书局。整理、刊印医药著作。

(2)对外贸易发达,外国药物传入中国。

宋太祖《开宝本草》、宋仁宗《嘉佑补注本草》、北宋末《政和经史证类本草》

(3)医药分科完备

北宋杨康候《十产论》、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南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

宋慈《洗冤集录》,世界上第一部司法检验专著。

(4)针灸学发展

宋仁宗时,王惟一总结历代经验,著《新铸铜人俞穴针灸图经》

(5)金元四大家

金代刘完素(寒凉派)、张从正(攻下派)、李杲(补土派),元代朱震亨。

6.农学

元世祖编《农桑辑要》、王桢《农书》

7.数学

秦九韶《数学九章》、李冶《测圆海镜》、朱世杰《算学启蒙》

8.地理学


朱思本《舆地图》、周达观《真腊风土记》、汪大渊《岛夷志略》

潘昂霄《河源记》,我国有关河源的第一步专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