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地区(“三北”工程攻坚战 春天的交响曲)

2024-05-21 13:33 来源:爱美欣 5

欧易app下载

OKEX欧易app下载

欧易交易所app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虚拟货币交易所。

APP下载   官网注册

来源:【绿色中国】

文/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耿国彪

春天刚刚露出头的时候,沙漠中的风还寒冷如冬。这时,身处“三北”工程区的很多人已经开始运送稻草、柠条,为接下来的压沙、植树做准备。

“三北”工程攻坚战2023年下半年启动以来,截至目前,“三北”工程区已开工项目40个,完成造林种草2000多万亩,总体进展顺利。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的春天交响曲正在广袤的三北大地上演。

闻令而动 打响春天的“三北”攻坚战

“2024年春季以来,国家林草局组织15个工作组分赴三北各省份开展包片蹲点,推进项目开工建设。河北、内蒙古、山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均发布了关于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的总林长令,围绕攻坚战再部署、再加力。”国家林草局生态司负责人介绍。

2023年6月以来,围绕“三北”工程攻坚战“打什么”“在哪打”“怎么打”等关键问题,国务院建立“三北”工程协调机制,明确相关部门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国家林草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修编“三北”工程总体规划,印发《三北工程六期规划》,谋划布局68个重点项目,全面启动实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三大标志性战役。

春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三北”工程攻坚战各区域不误春时抢抓战机,扎实推进“三北”工程攻坚战。

内蒙古横跨“三北”,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同时也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各级林草主管部门坚决扛起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政治责任,各族群众持之以恒、接续奋斗,累计完成营造林1.37亿亩、种草3.36亿亩、年均完成防沙治沙面积1200万亩以上,重点治理区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今年,内蒙古提出全年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1500万亩的目标,建立包联片区工作机制,明确10位自治区领导,每人联系1-2个盟市,现场督导、持续跟进、包干到底。

其他省区也不甘落后,纷纷推出自己的年度计划。河北要求全年确保高质量完成600万亩营造林、50万亩退化草原修复任务。甘肃要求全年完成造林种草治沙945万亩。宁夏明确全年完成造林种草150万亩,荒漠化治理90万亩。目前,“三北”工程已由过去林草部门主导实施的行业工程转变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的“一把手”工程。

除了组织领导发生改变外,新时代的“三北”工程建设还在发展理念、治理方式、增长方式、发展动力上发生了变化。例如,内蒙古、辽宁、新疆等打破项目边界,统筹实施护山改田、节水保湖、造林增草、治沙用沙等一批标志性综合工程,推动防沙治沙从“单要素”向“全要素”治理转变;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区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四省(区)五地(市)围绕毛乌素沙地开展联防联治。

这些趋势变化还体现在,当地在突出抓好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的同时,聚焦生态建设问题,高度重视成果巩固,科学开展退化林草修复,实施中幼林抚育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加强新造林管护。此外,积极探索光伏治沙、以工代赈、揭榜挂帅、央企合作等新机制、新模式,不断释放内生动力。

不负春光 坚决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春风拂绿沃野间,恰逢扬帆奋楫时。人潮机械向沙地挺进,光伏矩阵持续铺展,树木深深扎根沙土之中,从城市到乡村,从河岸到山野,春风吹拂之处,绿意蔓延……在充满生机的季节里,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攻坚号角持续吹响。

早春时节,站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旧庙镇梁北村宏图后山,仍能感受到阵阵劲风。这里是阜新市与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交界处,也是阜新市八大“风口村”之一,过去曾饱受“风从远处来,沙从地面起”的风沙之苦。多年来,村民们在数百米高的山坡上栽下一棵棵树木,成功阻挡了大部分风沙侵袭。

阜新市位于科尔沁沙地南部,是辽宁中部城市群及京津冀地区的重要风沙通道,承担着全省全部4条沙尘路径的阻击重任。当前,阜新沙化治理呈现“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但防沙治沙任务依然艰巨。全市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9.3%,占全省沙化土地面积的44.7%,仍有52个乡镇的群众生活在沙化荒漠化地区,在春秋季节面临着风沙袭扰。

今年年初,阜新市委、市政府发布《阜新市科尔沁沙地歼灭战行动方案(2023-2030年)》,绘制出清晰的作战蓝图与行动路径。

早春的大地上,在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攻坚一线,植树造林的繁忙场景处处可见,阜新人以时不我待的精神面貌,不负春光,全力以赴。

在彰武县平安镇平安村,赵家屯高标准农田防护林网造林现场,专业造林队正在栽植四年生银中杨。针对春季气温回升慢、冻土层厚的问题,平安镇党委书记陈海鹏带队引进省外专用破冻土层设备。

“今年,我们抢抓早春墒情好的时机,利用先进设备,打破冻土层,栽植树苗,等气温再上升后,会有一部分返浆水,相当于多浇了一遍水,能大大提高苗木成活率。”陈海鹏介绍。

在彰武县章古台镇的一处农田,前不久种下的银中杨、锦绣海棠、山楂树等4条农田防护林网已在沙地中站稳脚跟,为中间的田地筑起绿色防线。

章古台镇副镇长张景利说:“章古台镇在农田林网修复过程中,采用多树种混交及生态林向经济林转型模式,并适当减少清种花生面积,推广玉米与花生间作种植模式,有效防止或减少花生这些‘无茬’作物对土壤的扰动和破坏,确保农户利益不受损,生态得到保护的双赢效益。”

2024年,阜新市统筹林草工程建设,深入实施沙化耕地治理,大力开展水系治理,加快推进废弃矿山治理,以全方位、多维度的系统性举措,决战决胜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为构建生态美、百姓富、产业兴的绿色阜新奠定坚实基础。

同样是在科尔沁沙地,内蒙古自治区的各族人民也在为打赢这场歼灭战而努力。

科尔沁沙地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总面积8595.9万亩,涉及通辽市、赤峰市和兴安盟3个盟市16个旗县区。其中,通辽市境内科尔沁沙地占总面积的52.9%。通辽市计划利用8年时间,依托国家和自治区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力争实现“五大生态治理目标”,到2030年全面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在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宝林嘎查科尔沁沙地治理示范区内,十几名工人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默契配合,挖坑、插柳、回填、踩实。站在沙地高处向下望去,经纬分明的网格沙障镶嵌在绵延不断的沙丘上,漫漫黄沙被牢牢锁住。

“按照因地制宜原则,我们将示范区划分为11个规划治理区,包括10个规划区和1个光伏区,目前通过种植樟子松和铺设沙障,这片区域的1000亩沙地已经得到治理。争取在2025年达到80%的治理成效。”通辽市科尔沁区林业工作站林业助理工程师刘艳琪说。

与此同时,科左后旗巴胡塔苏木布日敦嘎查,大规模固沙工程正在这里火热开展。压沙现场,工人们严格按要求俯身铺设沙障。

科左后旗林业和草原局治沙造林股负责人郭岩向记者介绍:“现在我们的工作主要是铺设5000亩左右的沙障,起到固定流沙的作用。下一步要在此种植柠条,发展优质牧草,在防沙固沙的同时为当地百姓提供养殖草料。”

目前,通辽市7个旗县区歼灭战全面打响。按计划,4月上旬掀起春季防沙治沙、造林绿化热潮,6月实施草原修复项目,10月底全面完成400万亩年度建设任务。

与此同时,赤峰市新一轮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全面打响。在片片连绵不断的沙丘上,星罗棋布的红旗迎风飘扬,赤峰市2万多名党员干部与各族群众一道战荒沙、植新绿。

翁牛特旗作为赤峰市受沙害最严重的旗县之一,防沙治沙任务任重而道远。茫茫沙海里,几公里外铲车轰鸣,人们迎风上坡打着沙障,在漫漫黄沙中接力铺设穿沙公路。

“现在防沙治沙的建设序幕已经拉开,2024年翁牛特旗预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35万亩。我们坚持同步推进、逐个击破,誓将浓浓绿意撒向沙海。”正在现场调度工程进度的翁牛特旗林草局副局长乌华说。

伴着阵阵机器轰鸣声,在兴安盟科右中旗高力板镇花道卜嘎查沙地治理区,一辆辆大型工程车正在对沙化土地进行平整,为即将进行的林草灌木种植做好准备。

兴安盟处于科尔沁沙地北缘锁边区,肩负着阻击科尔沁沙地边缘区域向外蔓延的重要使命。今年,兴安盟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统筹布局沙地治理,推动防沙治沙与风电光伏开发有机融合、一体建设,让沙地增绿又生金。

“兴安盟沙化土地大部分集中在科右中旗,沙化土地面积达到402万亩,同时沙地盐碱地相伴,治理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反复性强,极其顽固,被农牧民称为草原上的‘牛皮癣’,我们承担着技术突围、形成沙地盐碱地治理新模式的重要任务。”科右中旗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赵伍山介绍说。

连片明沙犹存、流动沙丘未稳、盐碱地侵蚀沟交织叠加……针对这一现状,兴安盟分区施策,将沙地划分为集中灭黄攻坚区、产业治理结合区、疏林草原恢复区、北缘锁边示范区“四大”治理区域,根据各区域地理位置和环境状况的不同,采取铺设沙障、灌草结合、围栏封育、光伏治理等方式,治理黄沙裸露地块,栽植五角枫和文冠果等木本油料乔木,种植紫花苜蓿、羊草等牧草,在治理沙地的同时,推动林草产业和牛产业发展,增强生态治理的可持续性。

“我们推行‘单元治理’方式,采取新能源治沙、科学治沙、群众治沙、效益治沙、社会治沙5种模式,开展‘灭黄、治白、增绿’三项行动,重点歼灭5.9万亩黄沙裸露沙地,全面推进增绿工作。”兴安盟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恒年说,兴安盟动员全社会参与,让人民群众在治理过程中增收、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形成浩浩荡荡的群众战役,为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提供“兴安方案”,贡献“兴安智慧”,形成“兴安模式”。

向绿而行 坚决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黄河“几字弯”地跨华北、西北,包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五省区。区域内分布着库布其、乌兰布和、腾格里、毛乌素等沙漠沙地,阴山、太行山、吕梁山、贺兰山、六盘山等重要山系,以及黄土高原和“十大孔兑”,是影响京津和东部地区沙尘暴的重要沙源区和路径区,也是黄河中下游泥沙的主要来源地。

作为新时代三北工程“三大攻坚战”之一,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是重中之重。

阿拉善盟地处黄河“几字弯”顶端,是我国荒漠化治理前沿阵地,境内腾格里沙漠面积4600.52万亩,其中大部分分布在阿拉善左旗和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境内,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随着阿拉善盟内蒙古西部荒漠综合治理项目(二期)的全面开工,阿拉善左旗打响了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序幕。连日来,在阿拉善左旗腾格里沙漠边缘,处处可见植树造林的繁忙场景。

“西部荒漠综合治理项目(二期),主要布局在沙漠边缘地带、重要道路两边、中心城镇周围,主要采取飞播造林、人工种草、封沙育林育草、退化林修复、工程固沙等综合措施开展荒漠化综合防治。造林种草选用的是花棒、梭梭等耐旱抗风沙的乡土灌草种,确保治理成效。”阿拉善左旗科学技术和林业草原局副局长胡胜德告诉记者。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和阻止巴丹吉林、乌兰布和、腾格里三大沙漠的汇合之势,近年来,阿拉善左旗实施了飞播造林种草、围栏封育、人工造林种草“三位一体”的防沙治沙生态屏障建设,全旗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自然植被得以休养生息。

通过40多年飞播林草治沙,阿拉善左旗开创了在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地区飞播造林治沙的成功典范。截至2023年,阿拉善左旗累计飞播造林639万亩,成林面积367万亩,占全旗飞播总面积的57%。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和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形成了两条总长460公里,宽3到20公里的大型防沙、阻沙“锁边”防护林草带,有效遏制三大沙漠的“汇合”势头,形成了“绿带锁黄龙,沙漠披绿装”的壮丽景观,确保了黄河、贺兰山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乃至华北平原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

鄂尔多斯地处内蒙古西南部,黄河“几字弯”腹地,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境内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占国土面积的48%,是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主战场、主阵地。

3月13日,鄂尔多斯市吹响黄河“几字弯”春季攻坚战的进攻号角——6个生态修复项目、20个风电光伏项目同时开工,在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布局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打造沙海里的“光伏长城”。

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项目区,记者看到光伏蓝海之畔,4万余株新栽植的沙柳、山桃、紫叶稠李树涌动着绿意,“蓝+绿”成为黄沙之上最美的风景。

一道道沙障与一粒粒草籽、一棵棵树苗“携手”锁住黄沙的同时,一个个大型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正在成为荒漠化防治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柳天云表示,生态治理与能源开发的融合发展,为防治荒漠化注入新的活力,让防沙治沙的主动权掌握到了治沙人手中。鄂尔多斯市将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中连片打造库布其沙漠“光伏长城”、联防联治等八大标志性工程,努力将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打造成生态工程、发展工程、富民工程。

鄂尔多斯市政府副市长额登毕力格告诉记者,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工作,始终把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作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举措高位推进,坚持把科学治沙贯穿始终,走出了一条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可持续治沙之路,形成了“毛乌素经验”和“库布其模式”,为全球荒漠化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鄂尔多斯方案”。今年以来,已经累计治沙293万亩。

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按照“护山、理水、营林、兴田、治湖、丰草、固沙”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正在全力打造黄河“几字弯”宁夏攻坚战石嘴山示范样板。

2024年,石嘴山市规划重点实施项目29个,计划完成营造林6.98万亩、沙化土地生态修复2.6万亩、退化草原修复1.6万亩、湿地修复4.5万亩。目前,贺兰山东麓水源涵养和生态治理等1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完成营造林面积1400亩,场地平整1.2万亩,栽植苗木16.2万株。

“我们根据立足立地条件、沙害状况及水资源供给现状,因地制宜实施‘固、修、治、防’相结合的措施,打造综合治理示范模式。在‘工程固沙+灌草’综合治理模式区,打造497.8亩示范样地,引用秸秆沙障、刷状网绳方格沙障、树枝沙障、尼龙网沙障及‘尼龙网+稻草’沙障等多种工程固沙类型,研究探索治沙新模式、新技术。”石嘴山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聚焦打赢毛乌素流动沙地歼灭战,石嘴山市充分挖掘野生乡土植物资源优势,通过野外引种、繁育培植,收集保存当地优质种质资源,同时引进沙木蓼、文冠果、梭梭、罗布麻等沙生植物,试验以梭梭+肉苁蓉、柽柳+罗布麻、沙葱+沙木蓼、黑果枸杞、文冠果、沙冬青等为主的沙地种植产业,大力发展沙区生态产业,促进农林结构调整、转变生产方式,探索“沙地增绿、经济增效、农民增收”之路。

凝心聚力 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片区涉及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四省区。区域内沙漠、戈壁广布,流动沙丘约占70%,分布有塔克拉玛干、巴丹吉林、腾格里、古尔班通古特等六大沙漠和全国2/3的风沙口,是我国北方风沙活动最为频繁、灾害最为严重的沙尘源区,是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的重点和难点地区。

“武威是个沙窝子,三面都是沙,被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紧紧围绕着。拼死也得跟沙子斗一斗,一步都不能让,不能让沙子欺负死。”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压沙现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王银吉向全市干部群众发出防沙治沙、守望家园的号召。

随着一个个春季压沙、植树活动相继启动,甘肃省三北工程六期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全面展开。三北工程攻坚战,甘肃承担两大标志性战役:东部5市28个县纳入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河西5市20个县全部纳入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甘肃已初步谋划三北工程六期建设项目46个,涉及造林种草压沙和成果巩固任务6500万亩。

在酒泉核产业园公路沿线造林绿化项目现场,记者看到治沙工人手提肩扛、拉草埋沙,草方格渐次铺开,向沙漠延伸。

酒泉市金塔县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西缘、黑河中游,是三北工程六期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今年,金塔县计划完成防沙治沙11.85万亩。首批开工的项目区域地处白水泉沙系,沿新建的48公里道路两侧,有效屏护金塔绿洲西南方向。”金塔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魏财说。

在张掖市临泽县北部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工程项目区现场,一边是正在压沙劳动的人们背草、开沟、铺草、埋沙,压置麦草沙障,另一边正在紧张的造林。“坑要打大、打深,苗要栽直、栽中间,浇水要减慢、不能冲倒苗。”工作人员在现场讲授着种梭梭的技术要领。造林开始,大家两人一组,一人在前铲沙,一人在后面放苗,随后踩沙压实,队伍向前行进,身后则留下一行行梭梭苗。

3月21日,武威市民勤县青土湖项目点,风一直刮,迷着人眼。大滩村的6位大姐结束一段压沙,躲在草垛边上,就着风沙开始吃饭,“每天工作11个小时,可我觉得值,因为风沙小了!”“春天,去民勤一起种梭梭。”甘肃青梭公益发展中心负责人马俊河再次向网友发出邀请。他从2007年开始通过网络邀请全国各地志愿者到民勤种梭梭,先后有5万多人参与,已种植梭梭6万多亩。

河西走廊上,一支支义务压沙队伍向沙漠腹地挺进,成千上万的干部群众走进沙漠治沙,部分企业、志愿者也加入治沙大军。在今天的治沙路上,治沙不仅是少数模范、一座城市的任务,而是全国人民凝聚在一起,人人都做三北人的责任与担当。

3月27日,新疆发布2024年第1号总林长令 ,要求各级林长以林长制为引领,聚焦重点,深入推进“三北”工程建设,全力打好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阳春三月,虽然大部分北方地区已经杨柳依依,但地处新疆的于田县绿色刚刚露头。在于田县阗东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内,一辆辆大型工程车正在对沙丘低洼处进行平整,而在沙丘坡面,密集的草方格将流沙固定住。未来,这里将出现一片“梯田”治沙景观,通过工程固沙与植物固沙结合,探索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治沙新模式。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连绵起伏的沙丘最高达到二十多米,从沙漠前缘平坦处向深处延伸,沙漠由低到高被分割出梯田形状。在平坦处,工人们正在做种植梭梭和胡杨的准备,而沙丘的坡面已经被草方格覆盖。

“以往治沙需要将高大的沙丘推平,工程量很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梯田’治沙,不需要推平沙丘,而是根据地形,因势利导治沙,可以大幅降低治沙成本。”于田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贾存鹏说,根据测算,推平沙丘治沙每亩成本约1万元,而“梯田”治沙,每亩成本约1800元。此外,通过在平整的沙地上种植梭梭,可以接种肉苁蓉,产生经济收入,使防沙治沙更可持续。

“我们将围绕‘梯田’治沙景观,在示范区沙漠前缘种植野山杏等景观树,将示范区打造成具有防沙治沙、生态旅游等功能的生态景区,将沙漠变成人们生产、旅游、休闲的好去处。”贾存鹏说。

在新疆首个罗布麻乡土草种基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牙买艾沙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龚琴对记者说:“你看,这是我们人工种植的罗布麻,3月根部开始萌发新芽,到5月中旬,基地内会开满红色的罗布麻花,产出香甜的罗布麻蜜。”

罗布麻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不仅耐旱、耐盐碱、抗风沙,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2021年,库尔勒市依托孔雀河及沙子河流域丰富的野生罗布麻资源,启动罗布麻乡土草种基地建设,经过三年探索,于今年完成建设,成为全疆首个罗布麻草种基地。

牙买艾沙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库尔勒市罗布麻乡土草种基地的实施单位,近年在科研人员指导下,罗布麻亩产草种达1.67公斤,约22万粒。同时,基地还产出罗布麻蜜、罗布麻茶等有机产品,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巴州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智杰表示,新疆打响“三北”工程攻坚战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后,巴州谋划了3个大的治理区和8个小的治理区。其中,库尔勒市、尉犁县、轮台县区域将探索推广人工种植罗布麻用于防沙治沙。罗布麻乡土草种基地的建成,将为巴州荒漠化防治提供优良乡土草种保障。同时,产出的罗布麻蜜、罗布麻茶等生态产品,能让更多群众享受到生态红利。

记者在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艾西曼绿化工程区看到,两年前栽种的第一批梭梭林已经长到了一人多高,沙枣、柽柳、胡杨等长势良好。在这里,从水资源节约利用,到树种选择,处处都体现着科学防沙治沙理念。

水是荒漠化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在艾西曼绿化工程区,一条深约2.5米、宽约8米的水渠由北向南深入沙丘腹地。这条水渠连接着阿克苏市污水处理厂。在这里,阿克苏市、温宿县的城市生活污水经过集中处理后,形成再生水资源,经过50公里的奔流,被输送到这里进行灌溉,满足生态建设用水需求。

“艾西曼荒漠化防治从规划开始,就坚持以水定绿的理念,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大力发展节水林草。”阿瓦提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蒋丽丽说,再生水到艾西曼后,通过滴灌输入树木根部,每一滴都不会被浪费。

“去年新疆打响三北工程攻坚战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后,我们在保持总任务量不变的情况下,对艾西曼后期建设进行了优化调整。”蒋丽丽说,将人工造林减调7万亩到封沙育林,通过近自然恢复的方式,实现恢复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

艾西曼区域荒漠化治理坚持科学防沙治沙取得了显著成效,绿色正在逐步扩大,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目前,阿瓦提县已完成艾西曼区域治理任务的近90%,今明两年是全面完成艾西曼区域荒漠化治理的关键期,我们将坚持科学防沙治沙理念,让艾西曼的春天更绿更美。”蒋丽丽说。

路虽难,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这个春天,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区、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区、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区一派繁忙,各生态治理项目齐头并进,以大工程带动大治理,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不断延伸扩展,广袤的三北地区,都在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

本文来自【绿色中国】,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