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克曲布(相遇吉克曲布)

2024-05-21 11:21 来源:爱美欣 3

欧易app下载

OKEX欧易app下载

欧易交易所app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虚拟货币交易所。

APP下载   官网注册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想要和心目中的偶像面对面交流,甚至一起合影,真的是不敢想象,但我却做到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红河学院的龙倮贵教授在微信群里发了一个消息,由西昌学院主办、西昌学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2023 全国彝族音乐文化论坛暨彝族音乐展演学术会议”,即将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举办,想参加的人,须提交一篇论文,当时感觉与我无关。之后李金发老师打电话给我,说我一直在做彝族文化传承工作,值得去参加,建议我去。于是我根据自己多年来对彝族音乐的臻爱,特别是用母语翻译演唱歌曲,并在彝族村寨建立传习馆开展彝族歌舞文化传习的经历和经验,写了一篇《近十年红河州蒙自市彝族尼苏文化传习馆歌舞传习经验及思考》一文,投稿报名,结果收到了主办方的邀请。

当我在“参会人员信息登记表”上看到吉克曲布的名字时,我眼前一亮,他是我最崇拜的彝族流行音乐的先驱,中国第一支少数民族音乐组合“山鹰组合”的主创和灵魂人物,被誉为彝族流行音乐教父,的吉克曲布老师。能跟他一起交流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

2023年11月18日,会议开始前,在休息厅见到他,我并主动与他交流,并请求和他合影留念,他欣然同意,满足了我多年的愿望。

虽然我和吉克曲布老师不可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感觉,但我们都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民族音乐,所以我还是把我的感想分享给大家。

说句实话,我跟吉克曲布老师的爱好有些相似,我们都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他喜欢用母语唱歌,我也喜欢用母语唱歌;他由著名歌手转型成老师培养接班人,我从公务员退休后教村民唱母语歌曲;他热心公益事业,参与发起、设计《行者音乐汇》《中国彝歌会》《中国彝族年晚会》等公益品牌项目;积极组织文艺工作者参与“送文化下乡”等公益活动,2022年获得“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我无偿提供场地,创办公益性彝族文化传习馆,免费教授村民、学生彝文彝语彝歌,宣传党的政策、宣传法律法规,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公益性活动,被评为“2021年—2023年蒙自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美志愿者”称号。

不同的是:他是专业的,我是业余的,成果也有天壤之别。

首先看一下吉克曲布的音乐之路:1992年,还在昭觉县一煤矿上班的吉克曲布,结合自己年幼时思念母亲的亲身感受,尝试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首歌曲《想妈妈》。他借来一台录音机,拿起吉他自弹自唱将歌曲录制下来。没想到,这首用彝族母语写成的歌曲意外走红,很快传遍昭觉县的大街小巷。一时间,这首“凉山版”的流行音乐成了年轻人热议的话题,也带给吉克曲布巨大的创作动力,在他心中种下一颗音乐的种子。

令吉克曲布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后来者中竟有那么多人追随着他走上音乐之路,并在20年后掀起一股凉山民族流行音乐之风,进而改变了中国流行音乐的版图。

1993 年组建中国首支少数民族原创音乐组合山鹰组合,先后出版 8 张唱片,代表作品有《七月火把节》《走出大凉山》《彝人之歌》《土妹妹》等,至今创作近千首歌。作品和其组合曾获“国内十大金曲奖”、“亚洲音乐节”最佳组合奖、“金号——全国听众喜爱的歌手奖”最佳组合金奖等奖项。长期致力于民族音乐人才培养,推动彝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培养了云贵川地区许多彝族音乐新生力量。

从曾经的《想妈妈》到从如今的《阿依莫》,凉山流行音乐从昭觉街头走向全国流行,“山鹰组合”无疑是这一切的起点和灵魂。可以说,“山鹰组合”不仅开创了一种曲风,更引领着无数后来者,开创了一个“时代”!

再看我的音乐之路:我从小就喜欢音乐,喜欢唱歌,但没有条件让我过多表现。我从来都不避讳自己是一个彝族,说话就是那么土,不像有些人生怕人家知道他的彝族身份,装腔作势,没有一点民族自信心。我在单位时还教汉族同事们唱彝语歌曲,单位搞工会活动或党的主题活动时,用彝语唱“我和我的祖国”等红歌,展示彝语的魅力,即使大家听不懂,也懂意思。我创作的母语歌《惜时歌》,因没有团队、没有助推机构,把歌谱拿给好几个村寨的文艺骨干,他们都不接受。后来只有靠自己动员全家人到南湖广场、邻村火把节等节庆活动表演,亲自到学校、在传习馆教唱,经过漫长的十多年才让人们接受,使我深感原创推广的艰难。之后改为全民K歌演唱,把流行的,大家熟悉的红歌、情歌、彝歌、花灯民歌、酒歌等等,翻译成彝语演唱,满足粉丝的需要,大家接受得快,推广得快,可以带动大家学习母语的热情。在全民K歌里,只要搜索“尼斯泼.普雅哦若.长寿”就可以欣赏我唱的一百多首彝语歌曲。

上班之余,利用业余时间,我编写出版了两部彝语工具书《蒙自彝族(尼苏)语汇》和《彝语尼苏话与汉语常用词汇对照》,为蒙自彝族文化填补了一大空白,但因资金问题,书本数量无法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感觉只有自己会写会说会唱彝语也没意思,同时看到彝语消失的速度之快,感觉应该做点事情,把即将消失的彝族文化赶紧保护和传承下去,不然会愧对祖宗、愧对子孙。于是和爱人商量后于2018年7月成立了民办非盈利性质的“蒙自市彝族(尼苏)文化传习馆”,每周六免费教授彝文彝语彝歌,从此走上了公益性的传承之路。由于村民普遍文化水平都不高,有些连汉字、歌谱都看不懂,靠心来记,又缺乏资金,没有过多走出去的机会条件,因此不可能像吉克曲布老师教出来的徒弟个个都是歌星、网红,只能是自娱自乐式的,用唱歌的形式来传承我们彝族文化。因此我也呼吁每个彝族村都能有一个传习馆,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同时可以拯救濒危的彝族文化。

吉克曲布曾经说过,“母语中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灵魂,当我用母语认识思考世界、人生,用母语歌唱的时候,我更加能够真切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更加能够让自己的灵魂舒展、复活。”

这次到西昌参加首届全国彝族音乐文化论坛暨彝族音乐展演学术会议,与吉克曲布老师的相遇,是一个冥冥之中的缘分,感觉我们都对自己的民族具有深厚的情结,我们都在为彝族文化的逐渐消失而忧虑,我们都在呼吁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多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笔者作为红河州彝学团队的一员,有幸参加了在西昌举办的2023全国彝族音乐文化论坛暨音乐展演学术会议,这样一个高规格的研讨会,收获不小,期间还认识了很多全国音乐届知名的专家学者,教授、老师。如:沙马打各、俄木沙马、吉克子古、叶文学、翁姑木衣、邱华等众多老师和来自云贵川专家学者们。翁姑木衣老师知道我在教唱彝语歌曲,还特意赠送了他编著的《彝族经典歌曲60首》,吉克子古老师知道我爱唱彝语歌曲,也赠送了他的首张音乐大碟《愚歌》。

同时在交流学习中,也让我大开眼界,专家学者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和理论基础,进行了广泛的诠释,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继承和弘扬彝族传统优秀音乐文化,引导广大彝族音乐工作者能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开展理论研究,助力创作反映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的精品力作。在论坛上,展示了新的研究范式,在汲取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音乐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彝族民间音乐材料和彝族文化中蕴含的音乐感悟与认知基本规律为核心,对彝族音乐理论、彝族民歌、彝族乐器、彝族音乐文学、彝族歌舞音乐、彝族仪式音乐、彝族音乐功能、彝族音乐创新创作方法等如何进行全面梳理与探讨,探索彝族音乐与社会文化的关联,推动彝族音乐理论研究既符合实际又符合彝族文化的审美理念和规律,为探索和建立我国“彝族音乐理论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吉克曲布作为改革开放后彝族流行音乐的先驱,在2023全国彝族音乐文化研讨会上的致辞说了些什么?全场可能只有我做了录音,我觉得他讲的很有道理,因此在无法征求他本人的情况下,把他的讲话内容和录音分享给大家,还请吉克曲布老师给予谅解。


下面是他的致辞:



我没稿子,我给大家讲,首先西昌学院承办和协办的单位的,因为我个人是第一次以全国彝族音乐为背景内容的研讨会这个论坛,我是第一次参加,说明大家真的把这个目光都聚到了民族音乐这个上面,民族音乐呢,我呢我先讲一讲彝族流行音乐,彝族流行音乐一开始阿嫫古,那个时候开始至今已有30年的时间。那么,30年以来,我们国家涌现了很多民族流行音乐人才,(此处听不清)。90年代初我们出去的时候,那时候是文化和精英是挂不上钩的,基本上是没有出场费,有我们叫车马费,几百到几千,按照现在的这个出场费上场,实际上我们这个音乐呢,说实话进入了一个不仅是一个流行音乐(此处听不清),流行音乐走出来的一个激情的社会氛围内,自从这个中国的这个唱片供应消亡了以后呢,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那么这个音乐呢开始各自为政,或者是拚资本,厉害的呢有资本家打造,一般的像我们少数民族音乐人呢,进入了一个要枯燥、比较无能为力的一个各自为政的时代,那么这个唱片就数字化了,尤其流量化了,凭你个人实力的话,在这个每个人都有一部手机,自媒体时代在这拼,特别是网红的崛起,网络歌曲的崛起以后,少数民族的音乐,特别是流行音乐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这个时代,那么我为什么说这个呢?因为我们凉山这个地方,很多人很不明白,包括央视那些导演和各个卫视的导演,他们到凉山来采访,很多人来采访我,都问你们怎么这么一个自治州怎么出现的音乐人比人家一个省还多呢?为什么呢这个?这个说起来其实,说简单很简单,说复杂也挺复杂的,彝族这个民族,凉山的彝族他是从奴隶社会直接到社会主义社会,他是始终有一段时间是封闭在凉山这个地方,从金沙江跨过来的,封闭在这个地方,他的音乐他的文化他的民间诗歌都是处于一个延伸的状态,生成得社会主义社会,我们这个中国共产党解放以后才陆续被外界所知。所以他保留了很多古老的旋律,保留了很多这个古人的智慧,和这个美妙的旋律,那么这样一来呢随着这个地域发生改变,我们现在凉山这个地方是它有三大方言区,实际上小的方言还有更多,让我来说的话他实际上是两大阿波的体系语言,另外其他是调不一致,吐字是一样的,但是音乐是不一样的,音乐对每个县的发音和这个走向是不一样的,所以能一路会产生更多的艺人出来是,每个人出来,他的风格和前面艺人的风格会稍稍不同的,所以他才能跟这个平台上离得不近也说明了彝族音乐非常丰富,凉山的彝族音乐这个保存的,人类也好,地域色彩很浓的地方也好,它是很丰富的,所以涌现了那么多的彝族音乐,但是呢很可惜,就像我刚才前面我所说的那样,有一段时间有过春笋般的涌上了很多人,如山鹰组合、彝人制造呀,这个组合的话,看样不如阿夏组合等等等等,甚至是个人,现在有的是,你看我们吉克隽逸,相当已经是国际化了,那么我们更多的青年学生在,我的学生都优,贵州,今天都在坐的都有云南、贵州、四川有很多。少数民族都愿意(此处听不清),他们思想,唯有思想单纯和善良的人,才会这样喜欢音乐,那么这样的人才能抒发情感,那么他必须是以他的殇(商?)、他的谋略,他就筑高成长的环境,构造他的音乐形式,那么我们应该鼓励,我们应支持所有收很多学生。但是呢,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来到这个网络时代以后,我们这个宝贵的少数民族音乐也受到了最大的冲击,我不瞒各位说,我们很多专家或者是一些老师,是在单位里面有工资拿的,很多的音乐人,只有喜欢唱歌的人,他甚至给这个我们的,地方的旅游文化或者是文化发展和传播做出过贡献的很多音乐人,直接、快找的方法和失误,很多人均妥协去做副业,去做别的行业了,很奇怪我为什么当初议论畸形两个词,也就我们,最好的时代作为大家都说,最好的时代,我无法利用我擅长的、热爱的,这个工作的,囊括自己,这个就很奇怪的,而且这样很少,那么呢,我为什么说这样的,就是希望呼吁,其实音乐是传播民族文化和这个人,不同的民族拉近距离最好的一个,一样东西,音乐在音乐届里面不太分国界,不太分民族,只要我发自内心的表达是我所有我独特的、魅力的音乐出来,无论你唱什么词我都不会由衷的悲伤、由衷的欢乐,由衷的喜悦,所以有个大哥开玩笑的说,音乐不分国界,酒也不分国界。所以呢,今天在这么一个重要的会议里面呢,我是想呼吁啊,一个是有这样的生活里,我现在最大的这个非族人下的垮掉的这个东西,一个是社会这个形态改变,就是完了事他的难以改变,是导致我们这个对音乐最大的挑战,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在中国这个地方,实际上是在90年代音乐最正常化出精品的时代,他是有音乐评论家的,即有音乐评论人,而且很严谨的,评评音乐或者赞美音乐,让我们圈的这个功能有,如果也没有,因为我是呼吁我们这个彝族歌曲,特别是彝语的部分,像这样的会里面有专家,可不可以将来会称为音乐评论这方面,在发展,音乐需要督促,音乐需要监督,音乐需要共同的建设,它才能真正的、有力量的开始发展,现在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嘛,所以说我想说的是音乐真的可以给地方,包括很多带来很好的用处,比如说你赞美家乡,赞美山水,我们要歌唱,我们要抒发自己的情调,我们要把这个彝语,这个几千年的古老文字如何歌唱、如何书写下去,通过音乐,是有这个鉴定的一个有能力的,它是有这个能力的嘛,所以希望通过这么一个东西,呼吁有产生更多的人来关注民族音乐,还有就是产生音乐评论家来保驾护航,有这样一些人,因为我们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母语其实在农村里面都开始同化了,我们即在谈音乐,没有那个支撑点,其实我一直在说个话题就是,彝族音乐我们保护民族文化就是保护中华文化,因为彝族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它很古老古老,所以呢希望大家能够过多的在这个,我们做这个在这学术调研的时候,也把流行音乐这个捎上,多研究他们写的词,多研究他们作的曲,多研究他们这个他们的一些出口,他们的出路,因为我们人类活着,不能缺少音乐,如果有一天我们也盲目的,大家都去欣赏了网络歌曲,然后脍炙抒发意识的情感,不再关注有力量、有深度,有地域色彩的民族文化这么一个音乐的时候,我们实际上,也就变了,成了另外一种味了,所以呢今天借这么一个机会,希望所有各位专家和学者来多多的,关注一下我们的彝族流行音乐,最后呢祝大会圆满成功,再次感谢各位,也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音乐的同仁们,谢谢你们。


以下是录音:

以下是相关图片:

普长寿与吉克曲布合影留念



参加研讨会的蒙自市彝族尼苏文化传习馆成员:普长寿、李惠琼、李保兴



普长寿在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



参加研讨会的红河州彝学团队



与红河学院龙倮贵老师和李金发老师合影留念



参加论坛的全体人员



参观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



与西昌学院杰觉伊泓教授合影留念



西昌学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叶文学教授合影留念



吉克曲布的堂弟吉克子古老师在他的音乐工作室




吉克子古老师赠送的首张音乐大碟《愚歌》





会议主持人沙马打各教授讲解支格阿鲁的故事



翁姑木衣老师介绍彝族非遗传承人及传统乐器月琴



翁姑木衣老师赠送的《彝族经典歌曲》



普长寿的传习馆



普长寿的书


图文:普长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