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汽车生产国排名(德国汽车产业发展介绍及发展趋势分析)
2024-06-05 18:23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次
德国汽车工业发展简介 德国被公认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也是世界第一辆汽车的诞生地。 1887年,设计出世界上第一辆采用内燃机的四轮汽车,宣告了现代汽车的诞生。 1901年,德国汽车年产量已达900辆。 如今,这个数字已高达百万以上,并且拥有众多世界知名品牌,如奥迪、、、宝马等。 一、德国汽车制造业 1)汽车工业是德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德国汽车工业是德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 汽车及相关产业为德国提供了126万个就业岗位,占德国工业的13.1%。 。 ,并提供四分之一的税收收入。 近年来,德国汽车工业发展良好。 据VDA统计,2004年德国汽车工业年销售额达到2277.66亿欧元,比上年增长9.1%; 国内汽车产量连续第七年突破500万辆; 2005年,轿车产量535万辆,增长3%。 国内新车销量增长2%至334万辆。 柴油车出口增长3.5%至380万辆。 2006年,又创下新高。 德国国内汽车制造商量产535万辆。 销量创历史新高582万辆,同比增长1%。
2)汽车出口占销量比重不断上升。 海外市场对德国汽车工业越来越重要。 欧洲尤其是西欧仍然是德系汽车最重要的销售市场。 德国汽车占据了欧洲汽车市场近一半的份额,其中柴油车表现尤其出色。 在竞争激烈的高档车领域,德系车占据十分之七,大众汽车稳居欧洲第一。 2004年,德国出口汽车392.4万辆,比上年增长0.8%,出口率为70.5%,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主要是国内需求增加所致; 2005年,德国汽车出口将突破3.7亿辆,出口总产值达到1410亿欧元,比上年增长4%,汽车出口率达到71%; 2006年,汽车出口额达到1700亿欧元,比2005年增长8%,占德国出口额的10%。 占总数的17%; 2006年德国汽车出口量达到390万辆,比2005年增长2.5%。这是德国汽车出口量连续第四年创出新高。 图1:德国汽车出口的地区构成 13)德国汽车工业的全球发展。 在巩固国内生产的同时,德国各大汽车制造商不断加紧实施全球化战略,加大在全球的布局,特别是在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亚洲和东欧地区。 投资本地区,扩大海外生产规模。 包括克莱斯勒等品牌(53万辆轿车和209.58万辆轻型卡车)在内,德国汽车制造商2004年全球汽车产量超过1300万辆,增长4.4%,占全球汽车产量的20.7%。
其中,德国品牌汽车海外产量突破422万辆,增长4.6%,继2003年小幅萎缩后实现大幅增长; 商用车保有量58.72万辆,增长34.8%。 到2005年,德国汽车制造商在全球24个国家生产,海外汽车产量占总产量的46.33%,其中商用车海外生产比例达到60.85%,乘用车海外生产比例汽车占比高达83.2%。 随着海外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德国汽车的全球产销布局已成网络。 欧洲仍然是德国汽车海外生产最重要的地区,轿车产量占比超过41%。 目前,德国最大的海外汽车生产基地是西班牙,年产汽车68.4万辆。 随着东欧10个国家加入欧盟,德国汽车工业加大了对这些国家的投资。 德国汽车工业在这些国家的产量占其海外产量的18%。 其中,捷克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生产基地,年产量。 至 558,000 辆。 中国是德国汽车工业最重要的海外生产基地之一。 大众、奥迪已经在中国扎根,宝马、戴姆勒克莱斯勒也纷纷在中国投资生产高端系列汽车。 2006年,德国汽车公司在华生产汽车62.6万辆,比上年增长4%。 至此,中国已从一年前的德国汽车海外生产基地第四位跃升至第二位。
然而,随着全球其他汽车厂商纷纷在中国推出新产品,中国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德系车的市场空间在换型过程中被充分挤压。 尽管产量不断增加,但利润和市场份额却不断萎缩。 图2:德国汽车出口量及海外生产比例 24)德国汽车行业员工素质较高 对于员工素质,知识和技能是在竞争环境中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德国汽车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的趋势,体现了德国在世界汽车生产网络中的核心地位和研发的中心地位。 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可以说明这一点。 从1994年到2004年,汽车行业的就业人数增加了14%,而工资上涨的员工人数增加了40%。 在这个群体中,大学毕业生的增长率尤其高。 根据联邦就业局就业研究所提供的数据,1993年至2003年,34.3%的大学毕业生进入汽车行业。 其中,供应链行业吸纳的大学生比例尤其高,增长了近40%。 德国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汽车行业76.6万名从业人员中,持有相关学历的人员比例不断上升。 汽车制造商还与国内多所大学合作开设汽车专业学位课程。 高素质员工的可用性和灵活性正日益成为德国汽车制造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图3:德国汽车工业从业人员统计 35)德国汽车工业注重工业研发。 在创新方面,德国汽车工业一直致力于让德国汽车更安全、更经济、更有趣。 这一优良传统可以追溯到1887年,当时卡尔·本茨首次在马车上使用内燃机。 2004年,汽车工业对德国研究基地的投入比其他任何工业都多,不仅在研发方面投入巨资,而且在研发人员方面也投入巨资:汽车工业的研发支出接近170亿欧元,占德国工业的最大份额。研发投入 超过三分之一(36%)的研究人员占整个行业研究人员的28%。 汽车行业每九个工作岗位中就有一个是创新工作。 如今,德国汽车工业平均每年研发投入160亿欧元,拥有3600多项发明专利。 此外,德国汽车制造商正在探索如何让下一代汽车更加环保,以适应人们对更清洁空气和更有效利用日益减少的自然资源的追求。 展望2007年,德国汽车工业将面临更多挑战。 国内持续的罢工以及欧盟新的汽车排放标准将给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前进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2、德国汽车零部件工业 奥迪、宝马等众多著名汽车品牌为德国汽车工业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是世人皆知的秘密。
业内人士甚至津津乐道的是,德国也拥有不少技术先进、拥有多年跨国经营经验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他们也为德国汽车工业的繁荣做出了不朽的功绩。 1)德国汽车零部件在德国汽车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德国汽车零部件产值约占该国整个汽车工业的1/4。 2004年,德国汽车零部件工业销售额增长9%,达到654亿欧元,取得新成绩。 最好的结果。 其中,国内市场销售额约为381亿欧元,增长8%; 出口额273亿欧元,增长11%,占总销售额的42%,4比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 汽车零部件行业从业人员32.93万人,占整个汽车行业从业人员的40%; 其中新增员工2000人,基本平衡了2004年汽车厂商裁员人数。 据报道,2001年德国排名前五位的零部件供应商分别是:1.博世、2.、3.ZF-、4.ve、5.业内人士认为,致力于开发创新型汽车电子、舒适性、安全性的制造商、室内设计等(如:、、WET、Beru和Leoni等)前景广阔。
2)科研投入的持续增加将加速德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洗牌进程。 德国汽车制造商的加工深度进一步缩减,更多的加工和研发任务被转移到汽车零部件企业。 据一家研究公司预测,到2010年,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所承担的研发成本将由目前的33%提高到50%以上,使德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面临严峻的考验,特别是那些专门供应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商。行业。 零部件制造商将陷入双重困境。 过去六年,德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销量增长超过了汽车制造商,但销量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型或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如博世、大陆集团、采埃孚、蒂森克虏伯、西门子威迪欧、和巴斯夫,以及海拉等人。 3)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国际化自1996年以来,德国汽车工业在全球几乎所有主要地区的生产基地增加了一倍多。 截至2004年底,汽车零部件行业已在全球74个国家建立了1758家生产厂和授权生产厂。 西欧作为德国汽车工业的重点地区,始终保持着34%的比重。 中东欧地区(如俄罗斯、乌克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占比明显上升。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这些国家的德国汽车零部件公司数量增加了四倍。 与此同时,德国汽车工业在北美建立了333个生产基地,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增加了两倍; 美洲其他地区的公司数量翻了一番,达到 158 家。
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华投资势头最为迅猛。 2004年,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有137家,比1990年增加了440%。德国VDI报5日前指出,未来10年,市场需求将持续强劲,收入将增长约75% %。 为了避免资金和就业机会的流失,德国政府也想尽办法留住制造商。 例如,巴伐利亚政府在霍夫建设了占地156公顷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科技园”,以便制造商可以就近向附近的汽车制造商供货。 (半径300公里内有7家汽车生产企业)。 此外,还可以进行研发合作,减轻其经济负担。 企业在这里办厂可以获得政府补贴,租金和人工工资也相对较低。 4)德国汽车零部件工业。 4. 发展趋势 4.1 汽车生产与汽车零部件企业合作更加紧密 由于竞争的日益激烈,汽车制造商与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合作更加紧密,在研发、生产、物流等方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已成为当前汽车行业的趋势。 产业价值链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汽车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研发和生产工作。 汽车生产企业与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密切合作有利于各自业绩的提升。 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2004年原材料价格飙升之所以没有对德国汽车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主要得益于德国汽车制造商和汽车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
具体来说,汽车制造商视情况承担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大部分,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成本体系则更加透明。 4. 2 全球化深入发展。 面对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欧元汇率持续走强的压力,德国汽车生产和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快了实施全球化战略的步伐。 欧美传统生产基地因劳动力成本高昂将逐渐萎缩,东欧和亚洲成为德国汽车企业扩大投资的重点地区。 中国是全球汽车工业的未来市场,印度将成为亚洲又一新热点。 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无法承受日益增大的成本压力,生产向海外转移已成必然。 中东欧和中国是德国汽车产业海外转移的主要地区。 选择东欧主要是因为当地相对有利的劳动力成本,而选择中国投资生产更多的是因为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 此外,贴近客户、贴近市场也是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积极实施全球化战略的主要原因之一。 4. 3汽车零部件企业亟待调整,并购趋势增多。 由于研发和生产任务从汽车制造商大规模向汽车零部件企业转移,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项目的早期资金投入需求增加,金融机构贷款条件的变化导致许多小企业大中型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瓶颈。 与此同时,国际国内竞争加剧,创新要求加剧,成本压力加大。 汽车零部件行业急需调整,出售现有公司或收购其他公司,实施并购、合资、战略合作。 汽车零部件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趋于集中。
4. 4汽车电子技术占比不断提高,汽车价格上涨。 汽车电子技术在整车中的比重目前约为25%,预计2010年将提高至40%。高端汽车电子及电器目前已占汽车价值的一半。 汽车电子技术比重的增加满足了用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促进了市场销售。 目前,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正逐渐成为德国高端系列汽车的标准配置。 并且这一比例正在迅速上升。 2003年,德国有超过300万辆汽车配备了卫星导航系统。 4. 5 石油替代燃料将决定未来汽车市场,柴油车将成为市场主力。 德国汽车工业正重点研究新一代发动机技术和替代燃料,旨在提高发动机性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排放和噪声污染,适应环保和节能的大趋势和要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汽车制造商首次在“摆脱石油”战略中走到一起,紧密合作,共创未来,研发石油替代燃料及相应发动机,并致力于生物燃料,混合燃料和燃料电池技术以及相应的发动机技术取得了一定突破。 目前,在巴西销售的德国汽车中有49.5%使用生物乙醇和汽油作为燃料。 随着柴油机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新型颗粒过滤器的使用,柴油车产销量有望进一步大幅增长。 各大汽车制造商均提高了柴油车的生产比例。
在一定时期内,发展柴油车将是大势所趋。 3、德国汽车消费市场经济增长指标不足以表明德国就业率的复苏。 德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出口的持续增长。 2005年,德国汽车工业创造了9000万欧元的外贸顺差,再次成为推动德国工业增长的领头羊。 它通过提供就业直接为德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国内商用车需求的强劲增长,反映出行业用户、投资环境活跃、推动经济复苏的需求等指标不断改善。 不过,德国私家车需求增长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伴随着储蓄率的小幅上升,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疲软使得个人极不可能将预算用于购买汽车。 计划于 2007 年 1 月 1 日实施的 3% 增值税,以及其他税种的预期增长、私人和企业向社会保障体系缴款(健康保险支出、医疗附加费)的增加,将导致对私家车购买产生影响。 需求增加带来了不确定性。 4、德国汽车工业进入后发展时代。 德国被公认为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 然而,2007年中旬,一则不起眼的消息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 对于德国来说,这更加清楚地表明其汽车工业已经进入后发展时代。
1)后发展时代德国汽车工业的特点 德国汽车工业进入后发展时代也才过去几年的时间。 近年来,德国汽车总产量维持在600万辆左右,年增长率不大。 当它进入暮年时,它已经摇摇欲坠了。 1. 1劳资矛盾较多,企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 4月底,全球各大媒体的一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德国最大工会组织IG向工程公司施压,要求雇主接受其加薪6.5%的要求。 ,否则将于4月29日开始罢工。不过,让人松了一口气的是,工会最终与雇主就巴登符腾堡州(Baden-)金属工业公司的加薪问题达成了协议,从而避免了包括戴姆勒在内的企业停工五年(首次爆发大规模罢工。这次罢工首先影响到了戴姆勒、博世、MAN等德国大型工程公司在德国的核心生产工厂。虽然事态得到了解决其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德国汽车行业的劳动力成本正在加速上涨,为了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减少国内突发因素对生产的影响,德国汽车制造商肯定会加速上涨。 71. 2 德国汽车企业全球化步伐加快 近年来,不少专业媒体认为,德国汽车工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他们的根本依据是德国本土企业在该国的业绩不佳。 从全球战略实施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得出相反的结论。
德国汽车制造商的全球化可以概括为“放弃中心城市,以农村为周边城市”。 波兰、罗马尼亚等中东欧发展中国家加入欧盟后,德国汽车企业加大了对这些地区的投资。 亚洲的中国、印度、南美洲的巴西等新兴市场也成为德国企业的重要投资基地。 可以说,德国汽车企业的全球布局已初步完成,目前正在逐步进入快速增长期。 1. 3、国内汽车消费低迷,产品主要依赖出口。 近年来,德国汽车销售市场呈现乘用车消费需求低迷的格局,商用车难以支撑市场。 然而,出口主要拉动经济增长,这是后发展时代的特征。 2006年,德国汽车出口量约占国内总产量的75%。 出口国家和地区统计中,西欧占多数,美国约占20%。 从统计上看,德国汽车工业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未来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加大。 但从地区分布来看,这种说法并不一定正确。 西欧市场被认为是德国汽车工业的后院。 它受到已实施多年的欧盟经济一体化条约的保护。 而且欧盟市场内部的产业分工已经初步完成,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但未来几年,德国出口的汽车可能会受到其“同父异母兄弟”的挑战——德资企业在东欧等国家的产品将发起新的价格攻势。 1. 4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德国不仅是汽车制造大国,也是汽车消费大国。
该国拥有成熟的汽车消费文化和较高的品牌认知度。 据德国汽车进口商协会统计,2006年外国进口汽车约占德国汽车市场销量的35%。其中,法国雷诺2006年销量达到17.31万辆,是德国市场上最大的外国汽车品牌那年。 与2005年相同,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25万台,市场份额也从5.3%下降到4.7%。 然而,雷诺对私人消费者的销量增加了7,500辆。 日本丰田汽车去年在德国销售了约14万辆汽车,成为第二大进口汽车制造商。 8 德国汽车销售人员的要求在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 因此,国外品牌汽车想要在德国立足,没有过硬的品质和良好的销售服务是很难的。 2)德国汽车市场的重新定位 2. 1、德国汽车工业正处于产业升级阶段。 德国近年来经济增长缓慢,失业人口达到惊人的500万。 所有这些都成为德国政府的首要任务。 德国汽车工业为德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VDE在其网站的对外新闻中自豪地宣布,虽然德国汽车工业在2006年引领了经济增长,但其最直接的贡献是继续为德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在生产不断向境外转移的背景下,国内就业难以保持稳定。 德国拥有全球最优秀的汽车生产、科研、管理人才储备。 这是德国最宝贵的资产,也是德国汽车企业怀念祖国的根本原因之一。
可以预见,未来德国企业将把科研中心留在当地,而当地产能可能会逐渐萎缩,汽车服务业将越来越强。 2.2 德国汽车工业重组和业务调整势在必行。 前不久传出的戴姆勒与克莱斯勒的“分家”并非偶然。 这是德国汽车工业国际化进程中自我调整的重要体现。 丢掉包袱轻装前行,以退为进; 有传言称,宝马已开始就收购福特旗下PAG集团旗下沃尔沃品牌进行可行性评估。 宝马一直以驾驶性能作为产品定位,但在安全环保领域的“竞赛”中却从未做得更好。 使用沃尔沃这样的品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事态的进一步发展还很难预测,因为宝马有投资数十亿美元未能重振亏损的罗孚的历史,业内人士也并不认同。看好沃尔沃合并。 2. 3 汽车消费市场变化 近年来,受经济环境不利影响,德国市场个人消费需求萎缩,整个市场由商用车支撑。 然而,雷诺对私人消费者销量的增加说明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个人汽车消费市场的出现。 多元化的特点值得汽车厂商深思。 市场精细化发展将持续。 这是成熟市场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下出现的必然结果。 可以预见,德国未来可能会从汽车产销大国转变为纯粹的消费国。 进口品牌的市场份额将不断增加,国外制造的德系品牌汽车也将反攻本土市场,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 有很多选择。 9只要市场策略得当,德国汽车工业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也能创造出后发展时代的骄人业绩。 10
- 2024-06-05[汽车专栏]汽车发动机发抖(发动机抖动分正常和故障,不懂乱修费钱毁车)
- 2024-06-05[汽车专栏]汽车电工胶带(2023-2028年汽车线束胶带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
- 2024-06-05[汽车专栏]丰田汽车官网(净利润4年来首次下滑丰田2023财年欲实现超10%营业利润增长,本月将新设BEV工厂)
- 2024-06-05[汽车专栏]汽车销量点评(2023年度汽车销量点评:比亚迪封王,吉利崛起,上汽大众承压)
- 2024-06-05[汽车专栏]国产混合动力汽车(一箱油跑2000公里,国产混动技术已遥遥领先?)
- 2024-06-05[汽车专栏]百特威汽车(大众MEB的旗舰轿车,试驾大众ID7 VIZZION)
- 2024-06-05[汽车专栏]蚌埠有几个汽车站(好消息蚌埠这2个汽车站,刷身份证可直接上车)
- 2024-06-05[汽车专栏]设计环保汽车(2024款赛那:未来汽车的高科技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