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助力(AI助力 让电动汽车用上“移动充电宝”)

2024-06-05 18:19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数智案例

本报记者 李海楠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双节”假期,高速公路拥堵的“盛景”成为彰显国人出行热情的生动注脚。网友更是脑洞大开,诸如“高速堵车过中秋”“堵在高速路上为祖国庆生”的调侃也不绝于耳。

其中,在对假日堵车的众多调侃中,一条“堵车的都是汽油车”的评价引来关注。有评价认为,这也显示出当前人们对纯电动汽车远途出行能力不足的困扰依然存在。

纯电动汽车远途出行,一方面受到电动汽车本身续航能力影响,另一方面,更与沿途的充电设施多寡和便利度高度相关。当然,充电站的全覆盖尚需时日,但对于可控范围内的短途乃至中远途出行,似乎正有了破解方案。

这个“双节”假期,刚在海南进行了一次深度环岛游的北京市民李女士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享了一次她在海南首次使用移动充电机器人为电动汽车充电的经历。她坦言,“相较于前往一个景区必须优先寻找充电桩的困扰而言,移动充电机器人的便利性更胜一筹。”

“我就是把车开进停车场,停好车,车位边上有个牌子,扫码下单,几秒钟移动充电机器人就自动来到车旁,剩下来就和正常充电一样。”李女士回忆称。

李女士体验的正是海南省于今年国庆假期在海南交投冯家湾零碳服务区投入使用的移动充电机器人。据介绍,这款移动充电机器人配备60KWh电池包,可遥控操纵或自动驾驶。

据了解,除海南外,今年国庆假期,湖北在武汉汉口火车站、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服务区等地也投放了类似的移动充电机器人。而且电池包容量更大,达到了184kWh,支持60kW直流快充、7kW交流慢充两种充电方式。

所谓移动充电机器人,就是标配摄像头、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大容量电池模块、机械臂等硬件设备,基于稳定移动互联网络和精准导航等人工智能技术,可按照用户指令随时随地实现移动充电的设备机器人。

“好比一块巨大的充电宝一样,在解决大模块电池组运行稳定物理特性的同时,用更加稳固的材料和设备,整合一套机器人套组,基于高算力和精准算法实现精准定位导航的移动充电设备。”供职于某大型电动设备的电气化工程师王小雨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揭示了移动充电机器人的运行逻辑。他强调,移动充电设备首先要确保电池模块的运行稳定,同时,确保电流的稳定输出始终处于高精度、可监测的数据流运行之下,才能实现稳定输电。“受到人工智能技术近年来不断取得突破进展,目前这个技术正在逐步趋稳。”他说。

相较于一般意义上的充电桩,移动充电机器人具有可自由移动的独特优势,这也让其拥有了部署灵活的便捷性,可实现在停车场、园区、个人车库等众多场景应用,并可以进行应急充电服务。

“目前来看,国内外对电动汽车的远途行驶都在努力寻求解决方案,方案也在按照布局固定充电场所的路径推进,但弊端就是容易造成拥堵和时间效率低下。”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移动的充电机器人作为一种临时快速补电的方式,未来将与现有的固定式充电模式、换电、无线充电等形成互补,构建一个完善的电动汽车补能生态。

其中,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助力和升级堪称关键。林伯强认为,作为革命性技术,人工智能为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它在负荷预测和管理、能源调度和交互、故障监测和维护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大到电力网络的稳定高效运行,小到移动充电设备的精准定位和管理,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促进能源交互与共享。通过智能电网的连接和数据交换,不同的能源系统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以及能源的共享和协同。

展望未来,移动充电机器人无疑将在规模上展现巨大潜能。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高于上年12.1个百分点。据相关机构预测,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破千万辆。

同时,国外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也呈现爆发式增长。2022年,全球销售的新能源汽车数量达到1082万辆,同比增长了61.6%。其中,中国688.7万辆,占了全球63.7%的份额。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预计将达到1500万辆至2000万辆。

现阶段,一众国内外科技巨头均已将目光盯上了移动充电设备市场。尤其是,在新型补能模式自动充电机器人应运而生的背景下,包括国家电网、国内外汽车整车厂商和机器人厂商、新能源厂商,都在对此积极展开探索,前景可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