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泉(为烈士寻女66年仍未找到“兄长若泉下有灵,定盼女儿前来凭吊”)
60岁的周有根打小就听父亲讲,他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大哥。但两人从未见过面——早在他出生6年前,他大哥就病故了。
大哥叫周希荣,1926年出生,1944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过抗美援朝,曾在第三野战军九兵团司令部任军医。1953年,病故于辽东省旅大市第七人民医院(现为辽宁省大连市),后被安葬在当地烈士陵园。
从父亲周文道生前的叙说和家里留存的信件中,周有根得知,大哥病故时,他妻子王淑梅正带着不到一岁的女儿周晓玲,随第三野战军十兵团三十一军南下福建。
1952年9月12日,还在山东的王淑梅曾给家里寄过一封信。
此后,再无音讯。
她们知道周希荣病故的消息吗?她们还在世吗?如果还在世,周希荣的女儿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长眠于大连金普新区烈士陵园吗?
给军区写信、托朋友打听、给政府部门打电话、向陵园工作人员咨询……周家两代人找了60多年。
可仍未有结果。
“能帮忙找下周希荣烈士的女儿吗?”2019年4月,周有根给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发来了求助信。
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人”项目决定用大数据优势和精准地理推荐技术,帮周希荣烈士寻找妻女及其后人。
根据周有根提供的资料,要寻找的烈士家属信息如下:
王淑梅,山东莱阳人,1932年出生,曾在山东曲阜长江部队留守处六大队二区队任职,参加过抗美援朝,1952年随第三野战军十兵团三十一军南下福建,此后与周家失去联系。
周晓玲,1952年1月9日在山东曲阜出生,随母亲南下福建,今年67岁。
请把钱寄给王淑梅同志
周有根家里,至今还保存着多封他大哥与父亲的通信,还有大哥用过的茶杯、布袋、工作手册等遗物。

周希荣的遗物
这些东西,周文道生前一直珍藏在一个有些陈旧的暗红色箱子里。那是当时家中为数不多的几个箱子之一。它和其他简易家具以及一家3口人,一起挤在上海一间16平方米的房间里。
每年3月11日,周文道都会打开那个箱子,一个人坐在桌前,静静地翻着信件和照片。眼泪,有时会不自觉滑落脸庞。
周有根知道,父亲是想他的大儿子了——3月11日正是他的祭日。
照片中的周希荣,身材颀长而瘦削,长方形的脸上,嵌着一双浓眉黑目。他穿一身灰布军装,右衣袖口向外折了两折,手上微微可见凸起的青筋。

周希荣一家三口合影。
周希荣的母亲,在他很小时就去世了。父子俩相依为命多年。在周文道的记忆里,大儿子“懂事、孝顺、学习好,从不让大人操心”。
作为一名军医,周希荣参加了解放上海的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周文道随儿子从江苏老家搬到了上海。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帷幕。周希荣随部队开赴山东,为入朝作战做准备。
在这里,他遇到了未来的妻子。
在1950年11月20日寄给父亲的一封家书中,他写道:“儿有一个好战友,现在曲阜长江部队辎守处六大队二区队上初中读书,她生活上很困难,请大人想法给她十五万元至二十万元人民币。这是什么原因,将来儿会告诉大人的……”

周希荣1950年11月20日写给父亲的信。
在信的最后,周希荣让父亲把钱寄到如下地址:山东曲阜长江部队辎守处六大队二区队王淑梅同志收。
虽未曾点明,但一切都在字里行间。爱情,静悄悄地绽放了。
不过很快,周希荣就随部队上了战场。战争残酷而艰辛。伤员从前线源源不断地运到后方,周希荣的工作忙碌而紧张,“我来朝鲜已一个月了,为适合战争需要,我一个人要做三个人的工作”。
家书抵万金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有时一月一封;有时半年一封。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些信件成了父子俩连接彼此的桥梁。
不过,桥梁的另一端,时常在变。“从上次写信回家,我就要分配工作,一直在动荡着。所以没有写信回来。现在工作决定了……明日或后天就要重返朝鲜……”在1952年7月7日的一封家书中,周希荣写道。

周希荣1952年7月7日写给父亲的信
重返朝鲜,这也意味着他有机会回到国内休整。也正是在这期间,他和王淑梅结了婚,并生了一个女儿。
“我们一切都很好,淑梅在留守处一大队二区学习,小孩身体很健康而且长得很好看而活泼,使人家喜欢。”在7月7日的那封信中,周希荣告诉父亲,女儿的名字叫小玲,已经六个月大了。
周文道还未见过自己的孙女。在信中,周希荣告诉父亲,他已经让王淑梅“把我们三口人照的和你的孙女一人照,下星期寄给你”。
但直到两个多月后,周文道才收到儿媳的来信。

王淑梅的来信
王淑梅在信中解释,因为战争期间繁忙,再加上工作的调动,所以没能给他及时回信,“感到很对不起您老人了,尤其是大人对我这样关心”。
周文道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孙女。在4个月大时拍摄的照片中,她穿一件白点深色羽绒服,戴一顶白边羽绒帽,黑亮黑亮的眼睛看向斜上方。

周晓玲4个月大时的照片
而在一家三口的合影照中,小玲已长出了黑黑的头发。她穿一条碎花小裙,小手和小脚肉乎乎的。王淑梅穿着一身灰布军装,双手半托半抱着女儿。
周有根也不清楚,父亲是否见过这位儿媳。现在只能从周希荣寄回的书信中知道,“淑梅这人虽是莱阳人,很好生活习惯和我一样,我们感情也很和蔼的,她今天只有22岁”。
在这封迟来了两个月的信中,王淑梅说:“我冬天的衣服还未有做,关于孩子用的东西在山东买也是很贵,还没有好。小玲吃的东西也买不到有营养的,望大人能给她寄点来吧。”
这是家里保存的她的唯一一封来信。
带着遗憾离开人世
这封信的信封,如今也留存了下来。虽然边角已破损,起了不少褶皱,上面的字迹也模糊了,但依稀可见“拾兵团弎一军接待处寄 王 9.12”的字样。

王淑梅来信的信封。
也就是说1952年9月12日,她还在山东。
大约在当年12月左右,她便带着半岁多的女儿,随部队南下了。1953年2月24日,周希荣在给父亲的信中说:“大人,淑梅同志南下,她来信告我,去您处看望一次,但她至今已有三个多月没有给我来信。”
这时,周希荣因为突发疾病,已从朝鲜前线回到国内,正在旅大市(现大连市)第七院休养。信中,他告诉父亲自己“健康,放心为盼”。
但他写信时的字迹,泄露了他的身体状况。笔锋淡,吃水浅,字迹潦草了许多,以至于周文道觉得,这信并非儿子所写。

周希荣1953年2月24日写给父亲的信。
周希荣大概也知道自己的病情。在写完这封信后,他又用铅笔在一旁写了一行字:盼速来信,还可收到。
周文道很快就给儿子回了信。
当年3月7日,周希荣又给父亲写了一封信:“上一次给您的信在字句上不免有混乱,因为这一次罹患的是爆发性脑脊髓膜炎,在当初是危险的,但现在已经好了。”
没想到,几天后,传来的却是噩耗。
“兹有你儿周希荣同志,因病于一九五三年一月回祖国休养。该同志在入院时病就很重,虽经大夫每日治疗和抢救,终于五三年三月十一日下午七时四十五分光荣牺牲。”
落款是旅大市第七医院政治处,时间是1953年3月12日。
周希荣牺牲后,医院把他的遗物寄给了周文道。此后,他便一直小心翼翼保存着。

周希荣的病故证明书
但由于当时通讯和交通都不便利,直到去世前,他都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安葬于何处。“我父亲也想过去找,但那个年代的价值观,一是一切以国家、事业为重,二是当时的经济状况不是太好,所以一直没找到。”周有根说。
更让老人伤心和遗憾的是,不知何故,他的儿媳和孙女,从此也失去了联系。
周文道曾给南京军区去信询问,得到的答复是,部队调动频繁,难以查找;他也曾托人去福建打听。但大海捞针,也是音讯全无。
“他内心是矛盾的。一方面很想找到自己的孙女,这是大儿子唯一的骨血;另一方面又怕王淑梅此时已经改嫁,会打扰到她的生活,毕竟那时她还很年轻。”周有根说。
1982年,带着遗憾,周文道离开了人世。
“如果早一点,该多好啊”
责任,落在了周有根肩上。
陆陆续续的,他也曾去上海长宁区的武装部、民政局等部门查过大哥的信息。对方的回复都是:不清楚。
1988年,当时的辽东省已划归为辽宁省,旅大市成了大连市。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给大连市的民政局寄去了一封信。
没想到,很快有了结果。当年7月15日,大连市金州区民政局回信:你兄周希荣烈士安葬于金州烈士陵园。(编者注:2017年迁往大连金普新区烈士陵园)

大连金州区民政局的回信。
喜出望外。周有根专门回了趟江苏启东的老家。“我找到大哥了。我会继续给您找孙女的。”在父亲的坟墓前,他暗暗许下承诺。
然而由于工作繁忙,再加之当时手头不太宽裕,他一直没能去大哥的坟前祭扫。直到2009年的清明节前,他终于抽空去了趟大连。
周有根记得,那天恰好是中午。他一个人走在距离金州区烈士陵园不远的街道上,满眼望去,大厦林立。不少工地上,一栋栋高楼正在拔地而起。
当他拾着台阶走到山顶,来到陵园内,周围的环境一下安静了下来。按照先前获知的安葬墓区,周有根穿过一排排墓碑,绕过一颗颗青松,终于来到了大哥的墓前。

周希荣烈士之墓
“大哥,我来看你了。”周有根在墓碑前蹲下,有些激动又有些懊悔,“如果早一点找到,把父亲领过来,该多好啊”。
“再不找,可能就是终生的遗憾”
“还有人来看过周希荣吗?”抱着一丝丝希望,周有根问陵园的工作人员。
没有。他得到的回复是,这里安葬的300多个烈士,许多都无人祭扫。

金州烈士陵园外景。
此后,每年清明前后,周有根都要去一趟大连,看看自己这个从未谋面的大哥。有时一个人,有时带着女儿。
关于为大哥找女儿的事,周有根原本的想法和父亲有点像——怕打扰了她们的生活。再加上年轻时,时间过得很慢,总觉得还有机会,工作一忙,这事就耽搁了。
可每次站在大哥的墓碑前,他的内心总涌起一股难以言明的滋味——既愧疚又不安,既无能为力又心怀紧迫。
“再不找,可能就是终生的遗憾。”像是枝头上的柿子,到了秋天就要往下掉,随着年岁渐长,他的不安和紧迫感愈发沉重了。
“如果需要,我可以去一趟。”为了找到大哥的妻女,他先后给王淑梅籍贯地山东莱阳的公安局、民政局、武装部等部门,打去电话询问。
可时隔这么多年,真的太难了。
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今日头条可以帮助烈士寻亲。于是2019年4月,他给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发来了求助信。
“如果说当年我父亲寻找更多的是血脉亲情,那么对我来说,这几年每次前往烈士陵园扫墓,就会因自己无能为力而于心不安。”周有根在信中说,“我想要是我兄地下有灵,更期盼前来凭吊的一定是他的女儿。这也是对我兄早年为解放战争、为抗美援朝所作奋斗的最好告慰了。”
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周希荣心心念念的,还是重返朝鲜战场,
在1953年3月7日写的那封家书中,他向父亲承诺,“因为在朝鲜日常工作很忙,所以没有给信您。等我病好再回朝鲜工作时,我一定多给信您”。

周希荣写给父亲的最后一封信。
不承想,他再也没有回到朝鲜,也再也没有给父亲写过信。
4天后,他在医院病故,年仅29岁。
缅怀先烈功绩,告慰先烈英灵,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今日头条公益寻人发起“寻找烈士后人”项目,帮助周希荣烈士寻找妻女及其后代。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体接力寻找烈士后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日头条诚邀全国各地媒体一起参与到“寻找烈士后人媒体志愿服务团 ”中来。
如有烈士后人相关线索,欢迎联系头条寻人(邮箱:xunren@toutiao.com;电话:010-58341776、010-83434485),将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信息进行核实和后续跟进。

-
黄鳝女主播多大(“黄鳝门”事件侦破始末公开,涉事女主播两个月赚9万)
2017年3月,一个被称为“黄鳝门”的事件一度被炒作成为一个沸沸扬扬的网络热点:直播平台上一名女主播把黄鳝塞入自己下体的淫秽色情视频引起网民热议, “黄鳝女”一时成为网络热搜关键词,虽然大多数的网站对视频的内容进行了封禁,但“黄鳝门”依旧成为...
-
两女主播拼酒视频(网红主播“三千哥”之死:拼酒直播为何没完没了)
据多家媒体消息,5月17日凌晨,某知名短视频社交平台主播“三千哥”在直播时因饮酒过量而去世。5月21日中午,三千哥的朋友赵龙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了此事,“我去参加了他的葬礼,这两天都没有睡好。”观看了三千哥5月17日凌晨直播的陈锋告新京报记者,三千哥...
-
女主播演唱姐姐(隐退直播间近3年的薇娅,如今怎么样了?)
2021年12月19日,薇娅直播间上架了47件商品,从那以后,这个超头直播间一直没能再度开播。沧海桑田,如今将近3年过去了,薇娅又在干什么呢?本期最人物纪就带大家去了解一下薇娅的现状!薇娅原名黄薇,1985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的一户普通人家里。7岁时...
-
东京热女主播系列贴吧(日本最美混血女主播:名人二代收割机,42岁挺着孕肚嫁入豪门)
前言不管在哪混迹政坛,除了看实力之外,民众最关心的事情可能就要数他们的私生活了吧,毕竟这也算半个“明星人物”了,他们的私生活,哪有人不好奇呢。这不,在2019年,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的儿子,政坛著名的“花花公子”小泉进次郎突然官宣结婚,而且...
-
女主播直播穿高跟鞋(旭旭宝宝连麦女主播性感热舞,不停飞吻,惨遭老婆查房)
旭旭宝宝在直播的时候,总是喜欢在无聊之际,给大家连麦一些主播,让兄弟们不至于只看游戏太枯燥,虽然说旭旭宝宝连麦女主播的频率很低,但是也是会有几率连到,最近旭旭宝宝在直播的时候,就连麦到了一个男主播,但是这个男主播丝毫不给旭旭宝宝面子,...
-
鳝鱼女主播死了没(“黄鳝门”案一审宣判23人获刑,涉事女主播被判1年9个月)
近日,浙江省诸暨市检察院以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对“黄鳝门”事件23名被告人依法提起公诉,诸暨市法院一审依法判处其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黄鳝门事件的女主播琪琪也在被判刑人员当中,以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九个月,并处罚金五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