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收治多位老年脑梗患者!专家提醒:有这些信号马上就医
扬子晚报讯(记者 王梦航)近期,气温变化剧烈,记者从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了解到,脑梗患者明显增多,“一天内就收治了多位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急诊中心主任朱旖告诉记者,老年人本身基础疾病多,通常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略,市民应提高警惕。
前几天,70多岁的张奶奶(化姓)老感觉浑身乏力,一直手抖,上厕所时还不小心摔了一跤,这才引起家人的重视。家人误以为她是发热患上流感,就医后,朱旖主任经过一系列检查发现,老人家体温正常,排查后并非由于流感引发,最终确诊为脑梗死。“幸亏发现得早,治疗及时,但摔伤也令老人受了不少苦。”令朱主任印象较深的是,当天接连又收治两位老年患者,均诊断为脑梗死。他们还都有一个普遍特点,患有高血压。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平常患有高血压的老人生活规律,服药后血压控制得也相对稳定。”朱旖指出,但春节期间,有些老年人饮食可能比平时油腻、咸度高,加上作息不规律、情绪兴奋,这阵子又遇到气温骤变,寒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引发血压升高。如若未能及时监测血压变化调整用药,就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老年人本身就属于脑梗的高危人群,“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的血管弹性下降,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的脑梗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被忽视。相比之下,部分健康意识较高的患者警惕性较高,往往能得到及时治疗,“有位老先生患有高血压,平时关注健康知识,当他发现自己手发麻时,立即想到可能是中风征兆,于是利用接孙子的间隙时间,来医院做了检查,诊断为脑梗。”朱旖主任说。
“脑梗的黄金救治期为3~4.5小时,延误有大风险,严重者可能永久性神经损伤,增加死亡风险。”朱主任发现,临床上有老人担心现在属于流感高发期,医院人员密集,害怕感染而不愿就医。她表示,“目前急门诊流感情况相对平稳,反而是脑梗患者明显增多。”她建议,患有高血压且7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出现以下3个信号应及时就医:1.肢体无力;2.身体或四肢感觉麻木;3.说话不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梦航
-
小小“青团”竟能把人送进医院?这些人群食用需注意
今天(4月4日)是清明节祭祖、踏青、品寒食是清明传统民俗作为清明节的代表食物青团成为不少人近期餐桌上的“顶流”芒果味、抹茶味、蜂蜜燕麦、鲜花牛奶……五花八门的青团让人食欲大开然而,近日杭州的沈女士(化名)却因吃青团把自己吃进了医院↓↓↓“狂炫...
-
“中药调酒”引热议 到底是养生补品还是智商税?
继中药茶饮、中药咖啡后,最近,“中药鸡尾酒”在许多城市酒吧出现。鸡尾酒中加入当归、陈皮、人参等中药材,并标注“活血化瘀、安神助眠”等功效,有人认为这是养生娱乐的结合,也有人认为是智商税。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记者看到,“中药调酒”的视频引发...
-
买药先验码、卖药必扫码!记住医保购药“六要六不要”
药品追溯码如同药品的身份证,能记录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信息,一旦药品有质量问题,可据此迅速定位问题环节。消费者能通过扫码验真伪,有效防止假药流入市场,保障用药安全。追溯码还能追查药品流通信息,打击倒卖药品、盗刷医保卡等欺诈骗保行为,守护...
-
花粉过敏高发季来临 防护攻略请查收
阳春三月,柳绿桃红,又到了踏春赏花的季节,可是有些人却被折磨得苦不堪言,他们的鼻子眼睛奇痒无比,眼泪鼻涕流个不停,咳喷不断日夜不得安宁。提到出门,立刻就说:不行,原来是“花粉过敏”了。北京市疾控中心建议花粉过敏者外出时加强防护。什么是...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发展新质生产力 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今年春耕,各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速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这个...
-
一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这个“牛鼻子”怎么牵
起笔十年前,一项制度“咬住问题不放松,成为推动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从2015年开始试点到第三轮第三批完成督察反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从无到有、持续推进。一路走来,这项制度为何被习近平总书记评价为...